简报

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项目沿河县 数学工作坊第二次线下活动

发布人:赵光祯 发布时间:2018-11-08

 

简  报

 

(第3期)

 

沿河县数学工作坊             2018118

 

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项目沿河县

数学工作坊第二次线下活动

 

2018年117日下午,“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项目(铜仁市)沿河县数学工作坊第二次线下活动,在沿河民族小学阶梯教室举行。


首先,由数学工作坊坊主赵光祯老师针对校本课题与校本课题研究作讲解,“校本”是校本小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立足学校,从学校实际出发,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同时更强调学校对这项研究工作的全面管理。“校本”还有一层隐藏在深层处的含义,那就是“小”,课题立意必须是小课题。“小”并不是说研究的问题无足轻重、不关痛痒,恰恰相反,小课题研究应该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如新时期教学工作面临的种种问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学生学习品质培养、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养成研究等。这些问题都是关键问题,但也是大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要结合实际、自己的特长及兴趣,寻找“小”的切入点,从而在实践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小”主要有三方面含义和意义。一是切入点小,即教师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具体、最真实的问题开展研究。这就使研究易于把握和操作,避免了以往一提到课题就片面追求大而空、忽视实效性和针对性、到头来教师仍感到自己离科研太遥远的“务虚”现象;二是时间短,可以是一年也可以是半年。从而克服大课题研究三年五年才能结题,周期长见效慢、人员变动大热情容易消耗等弊端;三是难度相对降低,校本小课题研究目标明确单一,针对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操作程序也就相对简单。教师只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研究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就可在学校申请立项,在实践中开展研究。这样的研究使教师很容易享受到教科研的成就感。

接着,由沿河民族小学教师赵老师执教《条形统计图》,进行《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课题探讨。通过《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的培养和探索,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说得准确、简练而有条理。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完整性、条理性和敏捷性的发展,让学生数学语言的口头表述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发展。同时,通过培养学生数学语言,使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历时半天的线下研修活动,虽然短暂,但是我们相信,通过“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区域性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项目(铜仁市)沿河县数学工作坊第二次线下活动,把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将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学校发展方向与教师发展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校本研究机制,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引导教师不断转型升级,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

 

 

 

 

 

 

 

 

抄送:县教育局办公室     继续教育办公室                                         

发送:各处室   教研组                                                                  

沿河县数学工作坊                   2018118    

▲收起
国培计划(2018)沿河民族小学数学工作坊第二次线下活动简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