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的数学学习
1.为什么学不好数学。
文科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理科学不好才来学文的,这就造成了很大一部文科生的数学学习是先天不足,数学成绩差。数学学习丧失自信是很多数学成绩差的文科生的普遍心理。他们不是学习努力程度不够,主要是对数学缺乏兴趣。所以只要激发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他们往往就会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甚至会抱着背水一战的态度学好数学。
首先,要明确兴趣也不是天生的,它可以培养;其次,找出影响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基础不好,听课时感到困难,影响了听课兴趣;还是考试成绩差,信心不足,影响了学数学的兴趣,从而,又产生恶性循环。如果是这样,首先得补好基础课,将目标定低些,把容易掌握的知识学好,为自己的每一点收获而庆贺;有收获就会有信心,有信心也就会有兴趣,有了兴趣就会增强信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2.明确学习数学对人生的意义。
要想学好数学,就不能把数学单纯的当作一门“为了学而学”或是“为了考而学”的学科,学习数学是在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严谨的思维方法;一种从繁琐的事物中找出关键的方法;学好数学能提高一个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还培养了学生面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数学变幻莫测,永无止境,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她多么像我们复杂而又漫长的人生。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人小时候对待数学的态度会影响他将来对新生物的态度。如果一个人从小在学数学时总是跃跃欲试,那他将来就不会麻木不仁,如果他学数学时总是主动征服,那他将来就不会被动屈就,如果他学数学时总是积极探究,那么他将来就不会随波逐流。
数学学习还让学生学会了应对命运的方式。一个人从学数学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注定要经历数次的“对”与“错”,而对这些“对”和“错”一旦赋予个人意义,就成了“成功”和“失败”。每个人的“成功”和“失败”的排列组合方式是“不一”样的,这就构成了我们各自不同的“命运”。想想过去经历的“成功”与“失败”,再想想后面还有那么多的“成功”与 “失败”在等着自己,是扼住命运的咽喉还是任凭命运主牢?面对难题就是面对人生,学生若干年后面对人生的态度,其实在面对难题时就开始打基础了。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而当这种意义进入人生的层面时,数学才显得更高贵,更有内在的魅力,我们能在这方面做出多少努力呢?在明确了数学对人生的重要性后就要着重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