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游戏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纲要》中的这三段话都出现了自主、主动等词汇,说明了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自主性的重要性。那么,教育实践中,如何使幼儿成为自主性游戏活动的主人,促进幼儿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供丰富材料激发幼儿兴趣
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趣味性,能够吸引幼儿更多的自主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让幼儿有更多的动眼、动手、动脑的机会,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全面发展。材料的丰富性:提供多样的游戏材料让孩子们游戏会使幼儿有更多的发散思维。例如:孩子们把管状塑料积木和数学游戏棒组合搭成过山车;用彩色绳子把凳子绕在一起做成一艘游船。 材料的层次性:为幼儿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能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游戏材料,让幼儿选择并与各种玩具材料发生交互作用。例如:小班幼儿玩具材料的体积要大、颜色要鲜艳、形象要生动,使幼儿看见玩具材料就能产生强烈的游戏愿望;中大班幼儿由于知识经验的丰富,想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可多提供半成品或一物多玩的游戏材料, 有助于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增强。材料的趣味性:材料的有趣、不断变化、可操作和幼儿能否主动游戏有很大关系。例如:教师在走廊上放置的纸箱,一段时间内有时纸箱成了孩子们下棋的桌子;有时纸箱成了魔术师的暗箱;有时成了小朋友的山洞……游戏中幼儿充分体验了“自由——我想玩就玩,不想玩就不玩”或者“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孩子享有自主创造的自由。所以,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情况,根据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及时提供材料。随着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要尽可能估计到幼儿已有的经验,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新的玩法、想法,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成型的玩具、替代品以及辅助材料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经验,提高认识。
二、在宽松的环境中发挥幼儿自主
幼儿在区域中活动完全是自由的,他们自主的选择游戏材料、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需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的态度要让幼儿感受到他们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使幼儿敢于选择,鼓励幼儿自由地去选择自己的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例如:用鼓励语言的启发暗示“你可以去玩你自己想玩的游戏”,“你还想玩什么游戏?想和谁一起玩?”等;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儿童的游戏总是在一定的场合、时间和运用一定的材料中进行,如果没有足够的时空条件或材料,幼儿就很少或不能有选择的余地,幼儿的自由选择也就不能实现,游戏的自主性也就无法实现。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创设并提供可以选择的丰富物质条件,在活动中教师需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学会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想玩什么游戏由他们说了算,他们可以自发的寻找游戏玩伴,根据喜好来确定游戏主题,而教师只是静静的去观察他们,任由他们去玩,去体验。如:“打战游戏”就是源于幼儿自发生成的,先是少数再到多数最后发展成了集体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非常享受打战、追逐、躲避的过程,每个孩子都能体会到游戏的快乐,孩子在游戏中显得更加自主、自由了。
三、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自主游戏中的角色定位:
1、做幼儿自主游戏的支持者。当孩子们在寻找游戏材料,创造游戏主题时,教师应该沉默,沉默就是一种支持。绝对不应该主动发表建议,要相信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考虑。因为,在孩子们心里,教师总是对的,教师的话总是应该听的,教师的发言会打断孩子们的游戏思路,扼杀幼儿的创造灵感。不管孩子们想出来的游戏多么的幼稚或游戏主题的选择多么的盲目,教师就是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去体验快乐、体验失败,教师只做幼儿自主游戏的支持者。
2、做幼儿自主游戏的合作者。 当孩子们分配角色,安排任务时,教师应作为游戏中的一个被领导者,服从游戏组织者的分配,教师是作为幼儿的游戏合作伙伴,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倍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以合作的身份参与游戏也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
3、做幼儿自主游戏的引导者。 当孩子们在游戏中确实碰到了他们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该是以普通游戏者的身份,发表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供幼儿参考,但不发表决定性的意见;当个别幼儿游戏碰到困难了,教师应象同伴一样,问问原因,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强行劝说,但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必须是一种正确的引导,有助于解决问题,有助于促进游戏的进程。
教师应留意观察每个孩子在活动中的兴趣、操作情况和交往能力,针对出现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真正体现孩子们的主导地位。
四、在评价中促进幼儿发展
评价是幼儿自信心获得的重要手段,评价的标准不同就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有的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按部就班的活动,有的幼儿却别出心裁总有新奇的玩法,对于不同的幼儿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做积极地评价,不能用同样的标准评价他们,否则会影响幼儿的好奇心、自主性的发展。评价时应坚持一个原则:重过程,轻结果。细致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或遇到了什么困难,把评价作为幼儿经验分享的活动。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对幼儿活动行为能力的评价,主要是对幼儿在各类活动中的情绪状况、兴趣爱好、认知水平、使用和操作材料的能力、语言交往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社会性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幼儿获得良好发展。
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通过孩子在游戏中不断学会分享、自主探究与展现自我的这样一个过程,使自主游戏真正为孩子服务,点亮童心,同时也使每个孩子在游戏中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享受到一个快乐无比的童年!在开展自主性游戏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的实践、探索、积累经验,并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尊重孩子,发挥孩子的自主性,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我,才能使他们逐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