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写作更精彩
第一、要善用修辞,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会用常用的修辞去遣词造句,修饰辞章。例如巧用排比和比喻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绚丽多彩。如:“亲情是什么?亲情是春天的种子,是夏天的清凉,是秋天的果实,是冬天的温暖;亲情是什么?亲情是喧嚣世界外的桃源,是汹涌波涛后平静的港湾,是无边沙漠中的绿州,是寂寞心灵中的慰藉;亲情是什么?亲情是你迷航时的灯塔,是你疲倦时的软床,是你受伤后的良药,是你口渴时的热茶;亲情是什么?亲情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嘱咐,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是“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来”的思念,是“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守候。”作者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亲情”的特征,使“亲情”显得更具体,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要求学生每次作文时,一定要用上修辞手法,至少一个以上,且在文中用横线把修辞标识出来,说明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多习作几次,学生就掌握了。
第二、要善用词语,力求准确贴切,生动传神。如:朱自清的《背影》中一段:“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作者写父亲怎样走去,怎样探身下去,怎样爬上月台,攀上爬下,移脚倾身,都细细地如实写下,用词准确生动传神,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景。又如“清风扶杨柳,淡月失梅花。”这句诗中“扶”和“失”,当时苏东坡曾用“舞、摇”和“隐、映”,但苏小妹认为从整体意境来看都不如“扶”和“失”准确、贴切。又如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作者用“直”字点出沙漠无风,让人感受到戈壁黄昏静谧死寂的气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