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的倡导者认为,教师观念的革新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教学信念的坚定才会增进教学勇气,教师的变革勇气是打造卓越课堂的关键。因此,群文阅读所提倡的是这样的语文课堂:
1.学生的课堂
台湾有个老师叫李玉贵,她从日本考察回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沉静和聆听”,她说“内地语文教学太高深、太精细了;老师也太能说、太能教了。我们对课堂经常性的长期误解是以为机智、快速、热烈的发表是好的课堂。尤其是做公开课的老师,好像都很怕静、很怕等、很怕学生磨磨蹭蹭、很怕问答之间那两秒、五秒的安静,以为那是“冷场”。李老师以为,思考本来就需要安静,思考本身就是宁静的。运思需要时间,只要愿意给时间,那静静的思考、自在的回应,可以先不管别人如何想....这些看似简单的作为与不作为,是同等且至为重要的关键。真正产生学习的时候,声音是小的、不确定的。大声、确定地说话,是在发表自己的已知,不是学习。”
日本著名教育学家佐藤学先生在台湾听示范课时,老师们一致认为那讨论得最热烈、回答最正确的一组是最优秀的,而佐藤学先生却说,这组学生已经完全知道这些知识了,上这堂课是没有意义的。反而是因为不确定答案,讨论最小声的那组,才是学习效果最好的一组。在佐藤学看来,一些课上得好的老师,都是小声上着课的。这样的班级有一股静气,学习质量通常也比较好。
群文阅读希望突破传统语文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陪伴者。
2.探究的课堂
学习本来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学生就是知识的探索者。可是,教师常常以教学时间等客观条件为由,觉得还是单向的知识传授来得方便快捷。这种情况在视“学生为道具”的公开课上表现尤甚。探究式学习的核心是参与和理解,是学生在问题意识引导下对知识的渴望。群文阅读的每一个单元的设置,都带着阅读目标和要求。群文阅读的学习任务,和传统教科书中的习题或课后思考题有本质不同。教科书课后的习题,常常把课文切割成语言理解片段,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敢兴趣且不容易回答。群文阅读后的探究问题,会把学生还原读者,设想一位读者在阅读时,他会有哪些困难?有哪些想法?因此,群文阅读的单元设置角度是多样的,有时是人文专题,有的是作家专题,更多的是从文章内部切入,例如,四川泸州的吴群老师设计的《孙悟空成长的启示》就是选取了孙悟空的几个故事《悟空学艺》《蟠桃会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三打白骨精》,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思考为什么单单孙悟空能得到菩提祖师的真传,闹天空和被压五行山反映出悟空性格上的哪些弱点,引导学生从昔日不可一世的齐天大圣成长为三打白骨精中懂得体谅包容的成熟英雄冢受到人生启迪。还有群文课题组开发的新语文读本里设计的 “聊聊故事中好笑的情节”;“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同一本书”“故事中的‘狐狸’”;“比较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作品”“探讨奇幻小说和魔幻小说的特点”,这些话题的设置,看上去很难,但因为照顾了学生的阅读整体性, 学生将更感兴趣。
3.讨论的课堂
再伟大的真理、再重要的价值观,也要经历一个怀疑、讨论、接受的过程后,学生的印象才会更加深刻,而单纯的灌输和说教,只会让学生反感,甚至会走向教育的反面。没有讨论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群文阅读的课堂最怕的是学生的观点一致,“异口同声”,相反,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逆向思考。有的教师的课堂之所以无法进行讨论教学,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里,很多女老师都是这个教法,美在哪里?找一找,读的再美一点,再美一点,在音乐伴奏下,再美美的读一读,男孩子都懒得理她。群文阅读的课堂常使用的词汇是“聊一聊”“说来听听”。在轻松的词语下面是教师对讨论的引导。所以,在群文阅读的课堂,要训练教师学会使用这样的一些课堂引导讨论的语言,如,“他的意见如此,有没有不同看法”“你有什么事实证明你的观点吗”“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吗”“你现在是否还坚持你的观点”。为了让讨论更加深入,教师要改善提问,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让学生交流起来,讨论起来,真的愿意把心里话真诚的说出来。对你老师是一个挑战,你不能讲假话、空话、套话。好多比赛都是这样的,课前聊天聊的蛮好的,想死你们了,结果,上课,同学们,请你迅速找开课文,把课文要读的通顺、流利、说话腔调都不一样了,表演化的痕迹太重。曹文轩在一次评点中就说:“我们要真诚,更坦率,更要让学生感受到安全感。”让学生说话75%的因素取决于他有没有安全感。课堂上老师的很多姿态都让学生没有安全感。我们应该,多说来听听,说错没关系。少用,你说、你说,结果只会是乱说、瞎说。
4.阅读策略的课堂
阅读策略是“学习者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或目标而选择和掌握的有意识的行为”,只有掌握的阅读策略,学生在阅读时才能举一反三,成为卓越的阅读者。传统语文教学教授的阅读技能,大都是脱离阅读实际的,而国际上讨论的阅读策略,是从阅读者角度归纳出得常见技能。涵盖了预测、重读、比较、图像化思考、推论、联结等内容的阅读策略,对教师来说相对陌生。可是,这是重要的阅读能力,中文阅读者也需要熟练这些“洋策略”。
近几年,赵镜中老师“教课文”还是“教阅读”、吴忠豪教授“教课文”还是“教语文”的追问,以及PISA、PIRLS阅读测试的影响,大家开始关注“阅读策略”。 “群文阅读”就是要变单篇的课文教学重视分部的知识、技能的精熟学习的模式为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方法的学习的模式。配合各种阅读策略,教师要设计出有趣的教学活动。群文阅读的课堂,并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真正有效的阅读知识,所以,教师常要通过一些辅助课程来引导学生的策略学习,例如,“从书中概括主旨”“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阅读笔记的形式和结构”。
这里要强调的是,阅读策略需要透过老师的教学活动,步骤化、程序化,让每个学生,不限天生能力、先天条件不同,背景知识多寡,都能循着老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每个人都往前进展一些。所以,真正成功有效的“群文阅读”,在选好文章的基础上,还要相应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那种有步骤、有程序的阅读策略教学,才有可能缩短儿童天生能力间的差距。
5.思考的课堂
前苏联的克鲁普斯卡娅在20世纪初就有一个“石破天惊”的教育观点:在学校里往往只发现记忆力:读课文,讲述、背诵。而一个记忆不好的儿童往往可能是很有能力、很有才华的人。几十年过去了,尽管我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我们的“课文教学”不能否认还是以识记为主,缺少理解,缺少质疑和发现。我们在课文教学的课堂里,即使有问题,问题大部分是老师的问题,即使有发现,发现大部分是老师的发现。赵镜中说我们的课堂很有趣,知道答案的拼命地问,不知道答案的拼命地答。这不仅是我们的教学操作出了问题,也是由于单篇文章自身的局限。
传统语文教学很少带动学生思考,要么是无限认同作者的观点,要么是无限认同教参的观点。而教师的课堂提问,不是无趣就是无聊,大都有简单固定的答案。群文阅读认为,语文课要传授给学生思考的技巧。在传授思考技巧时,有两个环节必须把握,一是教师要改善课堂提问的质量,引导学生高层次的思考;二是要鼓励学生学会提问,教师要帮助学生练习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群文阅读的课堂,强调教师要做示范,把思考的过程展示给学生。阅读力就是思考力,教师要了解基本的儿童哲学的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思考质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