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详情
作业要求
教学设计、课件及课堂实录
要求:
1.提交“教学设计、课件及课堂实录”完整教学案例评比资料。优秀计7.5分,良好计6.5,中等计5.5。
2.未提交计0分。
(资料提交压缩包)

小班语言游戏《谁咬了我的大饼》(赵美华)
赵美华
幼儿园
学前教育
附件1:
漳州第五批研究型名师教学案例评比活动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
||||||||
学校 |
华安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 |
|||||||
课名 |
绘本故事《谁咬了我的大饼》 |
教师姓名 |
赵美华 |
|||||
学科(版本) |
语言 |
章节 |
|
|||||
学时 |
1 |
年级 |
小班 |
|||||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看看、猜猜、说说中,感受有趣的故事情节。 (二)过程与方法:分辨不同动物的齿印,并能进行匹配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想象。 |
||||||||
三、学习者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3-4岁是幼儿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小班幼儿因年龄小,其行为显现出情绪性、爱模仿、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等心理特点,因此,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必须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呈现出来的行为,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有效策略,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调动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并大胆地表达与想象,积累词汇量,反复学说完整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熟悉故事情节,进而感受故事的好玩与有趣。 |
||||||||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谁咬了我的大饼》是一本充满悬念的绘本,故事利用一次又一次的设悬、释悬诱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本活动设计重点通过竞猜、配对游戏等教学手段让幼儿置身于故事情节中,在猜猜、讲讲、演演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动物的齿印特征,尝试用语言描述分辨的情况,进而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感受故事的诙谐与幽默。 |
||||||||
五、教学设计 |
||||||||
教学环节 |
起止时间(0’04”- 03’21”) |
环节目标 |
教学内容 |
学生活动 |
媒体作用及分析 |
|||
1.激趣导题 |
|
激发幼儿学习绘本故事的兴趣 |
出示图画书,引导幼儿竞猜,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语:小猪做了一块大饼,他累得睡着了,等他醒来一看,咦!大饼被咬了一块,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 |
观察大饼缺口的形状,猜测是谁咬的? |
|
|||
2.观察与想象 |
(03’22”-18 ’24”) |
观察、比较、分析、判断不同动物的齿印特征 |
让理解故事内容,重点指导幼儿进行齿印与大饼的配对,并大胆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想象。 引导语:宝宝们,帮忙问问小猪的邻居吧!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怎样问呢? |
学习故事角色对话。 幼:小鸟/小兔/狐狸/鳄鱼/河马,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幼:“不是我,你看——” 幼:嗯,果然不一样。
|
|
|||
3.送饼干游戏 |
(18’25”- 26’11”) |
配对游戏,巩固对不同动物的齿印特征的认识 |
送饼干游戏,再次引导幼儿观察与表达不同动物的齿印特征。 引导语:这个大饼上半圆形的缺口不是这些小动物咬的,我手上的这些小饼干是谁咬的,请宝宝们把饼干送给它们。 |
观察小饼干的缺口形状,匹配小动物的齿印,送饼干并学说:饼干送给你。
|
|
|||
4.完整阅读绘本 |
(26’12”- 30’52”) |
巩固故事角色对话 |
播放故事PPT课件,完整讲述故事。 引导语:这本书图画本的名字叫做《谁咬了我的大饼》,我们一起来听听。听完了故事,宝宝们明白每种小动物的牙齿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的齿印也是不一样的。 |
反复学说故事角色对话。 幼:小鸟/小兔/狐狸/鳄鱼/河马,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 幼:“不是我,你看——” 幼:嗯,果然不一样。
|
绘本故事PPT课件帮助幼儿更加直观地梳理观察、判断的结果,进一步理解、掌握故事内容。 |
|||
5.活动延伸 |
(30’53”-32 ’36”) |
|
律动《做饼干》,活动自然结束。 |
跟着教师律动表演《做饼干》,活动自然结束。 |
|
|||
六、教学流程图
设问引题——观察与想象——匹配验证——完整欣赏故事——律动出室 |
||||||||
七、板书设计 学前教育不强调板书。 |
||||||||
八、课件安装与运行说明 1.2016演示文稿课件 2.Mp3音乐播放格式 |
注:起止时间指录像对应教学环节时间节点。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