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大班社会活动《爱心手语》教学设计

谢芹2017/10/24分类: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指南》在社会领域中指出,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中众多成员的百般呵护,生活条件的优越,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意识。而在我们的身边,有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有的双目失明,看不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有的双腿残疾,每一次的行走都是步履维艰;有的双耳失聪,再美妙的声音也与他们无缘……社会需要阳光,当幼儿有了爱家人,爱老师,爱同伴这些情感时,我们更应该引导他们去关爱残疾人,从而让幼儿的爱更加广博。正是源于这样的思考和认识,我精心准备设计了此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发现我们周围存在的弱势群体需要我们大家。让幼儿在活动中去理解、关心他人,服务他人,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心。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大班下学期社会领域活动,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对待他人,而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手语是一种交流的符号、工具,幼儿接触的比较少,所以学习用手语关爱聋哑人,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是本活动的重点,而难点是知道通过手的不同动作可以表达多种情感,感知聋哑人的非语言交流和表达方式。

2、学情分析

我班有一个幼儿的父母都是残疾人(妈妈是聋哑人,爸爸是侏儒症。),而且这个幼儿经常和班上的其他幼儿交流时讲到自己的父母刚开始时孩子都会说的爸爸是“矮爸爸”,妈妈不会说话。作为教师,我总是引导班上的幼儿以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这个孩子。今天开展的社会活动《爱心手语》中,始终交织着一条爱的情感线,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发现我们周围存在的弱势群体需要我们大家的关爱。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大班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重点,并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的分析,拟定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手语关爱聋哑人,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  

2、知道通过手的不同动作可以表达多种情感,感知聋哑人的非语言交流和表达方式。

活动重点

初步学习用手语关爱聋哑人,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

活动难点

知道通过手的不同动作可以表达多种情感,感知聋哑人的非语言交流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1、游戏法。既是幼儿学习的途径,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本活动将了解手语和学习手语渗透到《猜一猜》《学一学》的游戏中能够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了解手语,知道手语的作用,并学习一些简单的手语

2、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围绕主题开展活动,手语新闻导入、手语老师教手语教学视频、舞蹈片段《千手观音》视频、以及手语舞《感恩的心》都是视频教学,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幼儿比较形象直观,另外在讲故事时还运用了音乐教学法,让故事更具感染力。

3、互动法。有师幼互动,主要是教师提问幼儿回答以及学习手语舞《感恩的心》。幼幼互动,幼儿学习手语后可互相交流互动。

4、观察法。播放手语和教师做手语幼儿猜的环节,教师运用了观察法。

    五、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分析

《爱心手语》的设计思路是:了解手语——学习简单手语——故事情境感染——欣赏舞蹈《千手观音》——学习手语舞《感恩的心》

1、手语新闻导入,让幼儿初步了解手语。

(1)师:小朋友,你们好!你们每天看新闻吗?(幼儿回答)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新闻吧!(播放手语新闻)

(2)提问:刚才这段新闻里说的是件什么事啊?播音员的旁边还有一个人,他在干什么?(做手势、做动作)做给谁看的呢?(聋哑人,就是耳朵听不见声音,嘴巴里说不出话的人)教师让幼儿感受聋哑人。

(3)小结:做给聋哑人看的手势动作,我们叫“手语”。 聋哑人和我们一样也需要交流,一样也喜欢看新闻,也关心国家大事。他们听不到、也说不出,只好用手势做手语和别人交流,刚才这段新闻就是手语新闻。

设计意图:采用观看手语新闻视频让幼儿了解手语,知道手语是聋哑人的交流工具,以视频更形象直观,更易于幼儿了解,让幼儿感受聋哑人的世界,耳朵听不见,嘴巴说不出话,知道聋哑人的不易。

2、学习简单手语

(1)老师做幼儿猜

师:你们会不会做手语啊?老师学了几个手语,做出来给你们猜一猜好不好?(如你、我、叫、好、谢谢)

(2)手语老师教手语

师: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手语老师,请他来教我们做手语。(教师播放手语视频幼儿学习)

设计意图:让幼儿通过先猜再跟着视频学习手语,直观的教学幼儿更有兴趣,而且简单手语的学习,让幼儿有了与聋哑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欲望,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

3、故事情境感染,激发幼儿对聋哑人的同情之心。

(1)教师:“我们学了这么多手语,当聋哑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就能够帮助他了。”教师配乐《天使的翅膀》讲述聋哑人的故事。

(2)幼儿表达爱的情感

教师讲完故事后提问:小女孩为什么发不出一点声音?(聋哑人)唉,这真是个可怜的小女孩,如果你遇到这个伤心的聋哑的小女孩,你想怎样帮助她?(幼儿自由讲述)

(3)你们说得都很好,可是这个小女孩先天聋哑,听不到你们说的话,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和她交流?(手语)

设计意图:以讲述聋哑女孩的故事作为教育手段,围绕着爱的目标展开,在活动中通过幼儿自由讲述和教师的引导,幼儿对聋哑人产生同情心和爱心,而且联系到手语,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4、欣赏《千手观音》片段,激发幼儿对残疾人的敬意。

(1)欣赏

师: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有了你们的帮助,小女孩就不会太伤心了,她得到了大家的帮助,一天天长大起来,她用心学习,变得很坚强,而且还刻苦练习舞蹈,终于它出现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看!(展示千手观音定格画面),她就在这群姐姐中间,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千手观音》片段)

(2)小结

这些姐姐都是聋哑人,听不见一点音乐,可他们却跳得这么,真是了不起,我们一起用手语来夸夸她们:你真棒!(手语)

设计意图:利用舞蹈《千手观音》片段作为活动的课件,通过优秀舞蹈的欣赏,让幼儿对残疾人的敬意。

5、     学习手语舞《感恩的心》,感恩升华。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手语舞,动静结合,使幼儿知道,应该正确对待残疾人,同情、照顾、关心、帮助残疾人,从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六、教学后记

    今天开展的社会活动《爱心手语》中,始终交织着一条爱的情感线。从教学效果看,幼儿对整个活动非常感兴趣,重难点成功突破,成功之处在于:一是教师利用多种多媒体课件围绕主题展开,比较形象直观。二是手语的教学,运用手语教学与情感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幼儿进一步关爱聋哑人,并逐步引导幼儿的心灵更加美丽、友善。不足之处在于:手语作为一种交流的符号、工具,一直服务于爱心这根主线,教师在活动中应和幼儿多互动,可让幼儿学习更多的手语,也可对活动中学习的手语加强练习,这成为本活动在教,我在下一次活动中会加强幼儿在这方面的练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