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词串教学法在续写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李丽香2019/4/13分类:教学设计
词串教学法在小学续写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直以来,小学写作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都深感困惑,教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的语文老师大多有这样的体会: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良莠不齐,少部分优秀学生有思想,语感好,能表达,写出的文章流畅、自然,生动有趣。多数中等生能写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但缺乏“趣味”,内容也显得空洞。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一写就是错别字、病句,都不能达到语句通顺的标准。如何解决中高年级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言之无物、言之无序、言之无趣”的问题,很显然中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学要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扎实的训练。为了提高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效率,我们工作坊将词串教学法引入作文教学当中,意在借鉴词串教学法的优势,通过将一系列词语串联起来,构建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以彻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性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那么,词串教学法应如何应用在续写习作教学中呢?简单说说我的想法。
一、什么是续写作文
续写类作文要求学生根据原材料提供的线索、范围、人物性格以及作者的思路等等,续写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心理、语言、表情等,使原文的情节能够合理地发展,构成完整的故事。续写作文能有效锻炼学生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续写作文的教学,能进一步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使其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那怎样才能写好续写类作文呢?
二、应注意的问题
(一)把握文题内容
续写作文是提供材料作文的一类。对所提供的材料,要把它作为命题作文的文题一样看待,认认真真地对每一个字进行咀嚼,深刻理解文题的意思及其所包含的意义。我们对续写材料进行仔细地咀嚼,题目意思琢磨透了,写起续写文章来就会得心应手。
(二)确定续写中心
1.分析题眼定中心。跟命题作文相似,续写作文大多提供文章的题目。同样的,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可作为题眼加以分析,从中揣摩拟题者的意图,进而确定续写的中心。
2.把握人物定中心。一般说来,续写定中心,主要的还是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开头(或结尾)来定的。在这里,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很重要。因为原材料提供的人物性格和品质,往往决定着我们想象所展示的方向,我们接下去写的内容,不能跟原材料既定的人物特点相矛盾。
3.瞅准事件定中心。续写材料一般都是比较明显地提供了事件的起因。从记叙文中的角度看,瞅准了起因,大体上就应该去推想它的经过和结果。中心的确定,也就在这一推想的过程中确定下来。
(三)寻找续写起点
续写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提供个开头,要求顺着提供的情境和思路写下去。这类续写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只要找准续文的起点,就可以让自己的想象张开翅膀翱翔。另一种是续写结尾。这种续写训练形式要求的续文看似三言两语,却是“秤砣虽小能压千斤。”要续写好并不容易。
不论哪一种续文,都要求学生找准续写的起点。学生也许以为起点就是原文截止何处,续文就从何处写起,其实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以上文第一类的续写为例,学生续写时首先要找准原文的时间、地点,及原文设置的情景,才能提笔续文。而第二类续文找准起点则更难。因为文有不同,千变万化,截断处应因文而异。
写好续写,有两个关键。一是“想象”。让想象张开翅膀也许并不难,可是在续写文中的想象,只能对原文作延续性想象,不能偏离原文提供的情境,即是提出的条件。续写中新构想的事件的发展和人物行为的变化,甚至故事的结局,都要受原文提供的情境材料的制约;二是“情境”,即要深刻领会原文的内容、中心,弄清原文所设置的时间、地点等场景,理解原文中的人物及其心态、行为等,才算是站准了“起跑线”,才算找准了续写的出发点,才能通过正确的推断和合理的想象,使原文和续文的前后统一、一脉相承。
尊重原文主题,找准续写的出发点起跑线,根据原文人物的性
格特点合理地发展情节—这是续写的基本规律。
(四)展开合理想象
想象就是在原有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进行续写离不开想象,续写中的情节、人物的言行、心理、景物的设置等,要写得生动、活泼,引大入胜,新奇巧妙,都必须依靠丰富的想象。要善于浮想联翩,广开思路。但想象并不是胡思乱想,不能节外生枝,想象必须合情合理。具体讲,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所提供的题目、材料、要求,展开合理的想象。一般说来,题目对要续写的内容有一定的限制,所提供的开头,往往提示了我们的想象思路。所以合理想象的前提就是认真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审清题意,把握住中心或是选材的方向。想象故事的情节应从哪里开始,怎么发展变化,结果如何。故事不仅要和原文自然衔接,中间情节有时还要和原文相照应,使得想象出的内容与原材料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想象的内容要合乎人物的品质、性格,适合人物的身份、年龄和思想发展,既不唐突,也不荒诞。想象要紧系围绕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进行,不要抓住细枝末叶去展开。总之,想象的部分要与所提供的材料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2.想象要合乎实际。在展开想象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的现实生活有无有关的材料,哪些符合要求,值得我写。有些事,虽然不是自己亲身做的,但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可能见过、听过,因此,续写时注意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通过想象,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局,往往可以设计出许多不同的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一个最佳方案进行续写。
3.想象要合乎情理。想象要大胆,但又要注意合乎情理。所想的内容,应该既是意料之外,又是在情理之中,这样的想象才会被读者所接受。想象的内容不能自相矛盾,违背事理。
(五)充实细节描写(词串运用)
在续写作文的过程中,学生常遇到写事的题目,要求根据题目的提示把一件事或几件事续写得具体、生动清楚明了。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我们的词串主要就是运用在这部分描中。
细节描写是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及场景的描写使事情的过程更具体,更生动。在续写作文中,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根据题目的提示把事件写清楚。这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就要求学生在平时要细致地观察生活,特别要留意生活中的细节,也就是人物处事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有了平时的留心观察,就能为续写作文积累大量丰富的生活素材,不易为题目所局限。
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词语或短语将中心材料或主要事件串联起来,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接下来具体运用平时学习的写作方法充实细节描写。在充实细节描写时应该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认真审题,看清题意。在情节发展中抓住细节,多用词语深刻描写其特点与众不同之处。
2.要联想生活中与题目要求充实的事物相符的内容,相似之处用显微镜观察,写出分毫、些许点滴的动态差异。
3.通过想象把自己不熟悉的情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各个不同视角,补充完整。
另外,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积累词汇,便于在描写细节时语言既简炼、准确,五彩纷呈,使文章不但一波三折,变化多端,而且能把一般人看不见,听不到,想不出的秋毫之微写出来。细节就更加有血有肉,富有感染力了。
三、方法探讨
(一)抓住词串,进行仿写
词串,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将一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串联起来,用来展现某类事物或描绘某个场景。
仿写顾名思义就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原有的词句进行适当的同义词替换,这对学生的模仿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关键词以及中心词进行仿写,发挥其模仿能力,根据原文所编织的情境创设出另外一个情境。如“春天—麦田”引导学生仿写出“夏天—桑叶”“秋天—枫树”等等。记得我在教学《珍珠鸟》这篇课文时,我就给学生截取了文章的一段“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指导学生学习动作描写。随后,选出其中的关键词“放开—跑到、绕着—蹦来蹦去、跳动—发出”,引导学生仿写这几个关键词,并且将这些关键词串联成与一句话。学生仿写的关键词是这样的:“鼓起—迈出、顺着—慢行,颤抖—摩擦”。仿写的句子:“他鼓起勇气迈出了第一步,顺着陡峭的山路慢行,颤抖的双腿不断摩擦着石路,发出“沙沙”的响声”。这和我们的词串教学法不谋而合。
仿写词串,最后将词语汇编成句子,考验了学生的词汇量,也让学生了解了写作的最初形式,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抓住词串,进行续写
续写是抓住文章的留白部分,通过合理的想象延长原文章的主线或者改编文章的主线,使故事朝着不同方向发展,这对学生的想象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进行续写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完一篇文章之后,可以给学生几个具有提示意义的词串,引导学生以原文章为创作模板,延长或者改编故事。例如,我在教学完《穷人》这篇课文后,我先让学生自由交流续编,再给出几组词串,让学生想象后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第一组:更加艰难——健康——日子充实——下海打鱼——沮丧——喜出望外——珍珠蚌——幸福生活(这是比较理想化的想象);第二组:出海打鱼——丰收——拮据充实——十几年后——解放——病逝——陪伴(美好的愿望);第三组:更加艰难——出海——生命危险——葬身海底——绝望——病死——饿死(这是比真实还真实的续写,在我看来这才是对当时沙皇统治下穷人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例如,在教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则童话之后,我让学生谈感受,这个说:“老师,小女孩的遭遇太悲惨了,她太可怜了,真希望她有一个好的结局,希望她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那个说:“她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要是她的奶奶还活着该多好啊!”“我想把她接来我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这是我趁热打铁,给出几个词串,如“金色——雪花,农妇——热汤,欢笑——成长”,鼓励学生自己组织词串,发挥合理的想象,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的结局进行改写。以下是班级学生的改写结果:
“卖火柴的小女孩被冻得失去了知觉,隐约间她看到了金色的雪花,飘啊飘,飘啊飘,有一双温暖的手在抚摸着她的脸庞。天寒地冻的街头,小女孩被一位无儿无女的农妇背回了家,并且给小女孩熬了碗热汤。小女孩终于找到了温暖的港湾,从此她跟农妇相依为伴,欢笑着健康成长。”
接着鼓励学生自己组织词串,进行改写。学生组织的词串:
外祖母——围巾——鞋子——外套——食物——天使
外祖母看到小女孩脖子上什么东西都没有,就在天空中随手一画,画出了一条又美丽,又舒适的围巾。之后,外祖母又给小女孩画了一双漂亮的鞋子,又给小女孩画了一件干净漂亮的外套和许多美味的食物。在新年的早上,人们都看不到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了,因为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被自己的外祖母变成了一个纯洁、善良、美丽的小天使飞走了!
四、实际运用
我在进行续写作文《老师来了以后》教学中指导写中间部分时是这样指导学生运用词串的进行故事创编的。
本次习作是根据给出的材料提示想象后面发生的故事,人物、地点已确定,故事情节可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进行联想创编。可以是开心的事,难过的事,激动的事……写作范围较广。
课题介绍:
开头:下午,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正在专心致志地上自习,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班主任走了进来……
要求:上面是一篇没有写完的文章,请认真阅读思考,然后依据已给出的文字,做出合理的推测和联想,续完此文。(提示:将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展开合理的想象。
图一:照片中同学们在教室里正襟危坐,有的面带微笑,有的略显无奈,有的却一脸的严肃……通过这些表情、神态想象老师的表情、动作,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场景一词串:大步流星——眉开眼笑——心花怒放——闷闷不乐
场景一:班主任陈老师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告诉我们,由于其他原因数学考试取消。同学们顿时松了口气,个个眉开眼笑、心花怒放,但老师又安排了写作文,教室里响起一片哀叹声。
图二:照片中学生们开怀大笑,纷纷比出胜利的手势,会是什么情况呢?是老师带来了什么让孩子们高兴的消息吗?老师会是怎样表现的?
场景二词串:一本正经——意想不到——欢呼雀跃——手舞足蹈——不绝于耳
场景二:班主任陈老师板着脸走进教室,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们因为期中测试成绩优异,决定组织大家开一次美食会,让同学们各自准备拿手的食物。同学们顿时欢呼雀跃起来。
图三:瞧,孩子们一个个惊讶的表情,是怎们回事啊?有的张大嘴巴,有的显出无奈,有的闷闷不乐……班主任这次的消息怎么会让大家有这么大的反应呢?
场景三词串:平静——取消——惊讶——失望
场景三:之前答应孩子们周五举办美食会,可因为其他原因,不能举办了。当老师宣布这个消息后,孩子们大感失望。
图四:这次是彻底的没戏了的状态了,灰心丧气、没精打采……到底是什么事儿让孩子们失望了?
场景四词串:一脸严肃——郑重其事——灰心丧气——彻底失望
场景四:经过一星期激烈的篮球淘汰赛,我班以落后249班2分之差,最终没能进入决赛。这对于爱好篮球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当老师把这个消息告诉大家时,孩子们个个灰心丧气,没精打采。
2.拓展训练(小组讨论场景):
除了老师给出的几种场景,还有哪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呢?老师来之前教室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老师来了以后又会是怎样的呢?请想象一下会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
讨论场景一:
老师来了以后
⑴凤头:下午,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正在专心致志地上自习,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班主任走了进来……
⑵ 经过:大步流星进教室——信心满满做实验——小心翼翼动手做——咯吱咯吱破碎声
⑶豹尾:这次蛋壳实验太有趣了!不但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而且从中我还知道蛋壳的承受能力与它的形状有关。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所发现!
讨论场景二:
老师来了以后
⑴凤头:下午,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正在专心致志地上自习,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班主任走了进来……
⑵经过:怒气冲冲——面红耳赤——交头接耳——胸有成竹——眉开眼笑——垂头丧气——忐忑不安
⑶ 豹尾:真希望这世上没有考试!
今天慕老师的指导课上
在词串的基础上,以原文为创作模板进行续写,能最大化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写作加上自由的翅膀,学生的写作能力如虎添翼,写作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以上便是我对“词串教学法在续写教学中的应用”一点粗浅的看法,仅仅算是一种写作教学尝试,旨在抛砖引玉,望老师们批评指正。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