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五课第二课时《牧童谣》

李小波2022/11/7分类:教学设计

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五课第二课时《牧童谣》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牧童谣》是一首湖北童谣。歌词采用问答形式,句法对称。最后一段歌词中牧童自问自答,将自己引入画面之中,用歌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表现了牧童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大量衬词“那斯那斯嗨”的运用,使歌曲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全曲共四个乐句,每句一小节,词曲结合采用了一字一音的方式,体现出质朴、豪放的特点。歌曲鲜明地勾勒出湛蓝的天空下,青青的草地上,纯朴的牧童吹着竹笛,唱着歌曲的情景。

【学情分析】

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生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牧童谣》是一首表演歌曲,教师充分调动学生都主动参与表演,在本首歌曲短小的四个乐句里有三句歌词都是衬词那斯那斯嗨”,这三句衬词完全一样只有曲调不一,根据手势可以把曲调唱准,一是学生很难自己想出不一样的动作来表演,所以我选用了小乐器对这一部分进行辅助,在学习新的手势后,用沙锤代表音,让学生整体分组配合表演,达到丰富课堂的效果。

【教学构想】

《牧童谣》是一首旋律优美而简短的童谣。带有浓郁的湖北地方风格。歌曲为上下两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猜谜语式的有趣歌词把儿童带人到音乐设定的情境中。因此,仅仅学会歌曲的演唱是不够的,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在演唱好歌曲的同时,通过对歌曲不同速度的演唱处理,体会到音乐要素在歌曲情绪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的情绪,体验歌曲如画般的美好意境。

2.能用自然的声音与正确的歌唱姿势演唱歌曲《牧童谣》,并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3.感受音乐的速度,养成恒拍感。

【教学过程】

一、感受音乐情绪引入问题

欣赏捷克民歌《牧童》(6分钟)

1.1分钟)师生问好。

2.1分钟)聆听歌曲《牧童》。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同学们听听这首歌曲,边想想这首歌曲唱的是谁?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播放歌曲《牧童》。)

  1分钟)提问:

    师:谁来告诉老师,这首歌是什么样的情绪?(做出举手的姿势提示学生举手发言)

生:(举手回答)略。(欢快,活泼,开心等)

师:那这样的音乐,它唱的是谁?他又在干嘛呢?

生:(举手回答)略。(小牧童放牛,玩耍、吹笛子等)

3.1分钟)复听音乐,出示ppt图片(教材用图),引导学生继续展开联想。

师:你们回答得真好,让我们来再听一遍,看看外国的小牧童在山上放牛放羊的画面(此时出示教学光盘)。同时也请同学们把自己也想象成小牧童。

播放音乐(在第二段时引导学生在强拍拍手,强拍拍手,弱拍点手掌心)。

4.2分钟)再听音乐,配合律动。

师:同学们拍得太棒了,都是按照音乐的节拍来拍的。走吧,让我们去山上放羊吧,请大家起立。我们随着音乐的节拍,在山坡上走一走。请大家拉开一点点距离。

复播音乐。前奏双手叉腰,第一、三句“上山”,第二、四句时“下山”。

第二段加上拍手。师:能把手也加上吗?来吧。

师:你们走得太棒了。请坐吧。

二、设计任务,开展活动

任务一:7分钟)听赏《牧童遥》

    1刚才我们欣赏了外国的民歌《牧童》,那么我们中国的小牧童吹奏的音乐会是什么样呢?你们想不想听一听?生:略。

2.1分钟)聆听《牧童遥》竹笛版范奏并提问。

师:这个曲子和我们刚才听的那个音乐感觉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呢?生:(举手回答)略。(中国的比较悠扬,外国的活泼)

    师:那速度上你们觉得有没有什么变化呢?生:(举手回答)略。(中国的较慢)

师:还有什么差别呢?谁来补充?生:自由回答。

3.2分钟)复听《牧童遥》旋律,边看老师做手势,复习学过的手势。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咱们中国的民歌啊,就仿佛一副淡淡的水墨画,我们中国的小牧童悠闲地吹着笛子,坐在大水牛的背上。那现在让我们再来欣赏,请你们听听,这个旋律都出现了什么音?(播放竹笛版牧童谣)

师:看老师的手,给你们一个提示,请大家把小手放好。(随着音乐做出音的手势2356)

    师:我们之前还学过哪些音呢?

教师边做手势且弹琴提醒(1=do、3=mi、6=la、5=sol),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学生音准。适当鼓励学生大胆唱。教师给出2=re的手势,口型提示学生唱出2=re,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音。

师:来,跟着老师唱一次。(由3=mi过渡到2=re,并重复多次)。非常好。

    4.1分钟)再听歌曲,跟随老师一起做手势(学习2=re的手势并唱准音高)。

师:你们有信心跟着老师一起做吗?生:有。(播放竹笛版牧童谣)

5.3分钟)老师结合手势范唱乐谱,请学生记忆唱名。

刚才我们听到了,5 5 5 5 6 — | 5 5 5 5 3 — | 3 5 6 5 3 6 3 5| 3 3 3 3 2—|| 边唱边做手势。这首歌总共才几个音啊?我们来数数。(老师引导学生数出2356四个音)

生:略。(2356,四个)

师:太了不起了,仅仅四个音就能写成一首这么好听的歌,这就是我们中国民歌的特点。那现在,我们也用这四个音玩一玩好吗?(生:好)我在这座山上放牧(站到钢琴边),你们在你们自己这座山上放牧,我来唱,你们来做我的回声,我唱一句你们回一句怎么样?

师:(用呼喊的手势,跟琴)55556 生:55556)师:55553 生:55553

师:唱的不错。可是你们这些小牧童好像坐得不是很端正哦(生坐姿端正后继续)。

师:(用呼喊的姿势,跟琴)33335 生:33335 师:33332 生:33332

   任务二:4分钟)发声练习及音准训练,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过渡语:哎呀,真是难不住你们了。那现在我来唱词,你们唱lu,唱lu 的时候请把小手叉腰,把气吸到小肚子。

    2分钟)练习曲:

1.师:55556

       牧笛声声吹

   生:55556

       lu lu lu

2.师:55553

           牧笛声声吹

       生:55553

           lu lu lu

3.师:我看看谁的嘴里能够做到拱起来,圆圆的,好像能放下一个小鸡蛋。

   师:33335

       牧笛声声吹

   生:33335

       lu lu lu

4. 师:33332

       牧笛声声吹

   生:33332

       lu lu lu

5.2分钟)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按照高低位置反复练习35 65 36 35的音高。(出示小动物纸片于黑板,命名为3=mi,5=sol,6=la)先将乐句拆分练习,356 653 353 635,最后完整唱。

师: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看这一片草原,有一群小羊,他们太淘气了,跑得到处都是。那我们一只一只的把他们唱一唱,按照他们的位置,比如说:最低的一只我们唱3=mi,看看谁学得最像。(356 653 353 635,及时纠正音准,鼓励表扬学生大胆唱)

师:唱的比我还棒啊!那我要加大一点点难度,来跟我比比?3565 3635 (纠正音准,突出教学较难唱准的音,预测是6=la)

师:那我们能快点吗?生:能。(3565 3635、加速)

师:听我变了。(教师用“咩mie”来带唱,强调最后一个“咩”唱35两个音,拉长)

   任务三:5分钟)学唱歌词

1.2分钟)过渡语:听到你们这么美的歌声,小牧童也唱起了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唱什么?播放歌曲。

2.3分钟)提问:

    师:这首歌里,你们听到的最多的是什么歌词?

    生:略。(那斯那斯嗨)

    师:这叫衬词,表现了小牧童特别开心的样子。那接下来,那你们能把这首歌所有的二分音符都唱满吗?

    生:略。

    师:我们来试试吧,我来唱“那斯那斯”你们来唱“嗨”,可别唱错了哦。(教师按顺序唱歌词,学生按顺序唱相应歌词,边用手势提醒音高)

    师:快给自己鼓掌,但我还有个要求,同学们点着手心,把二分音符唱满,唱满两拍。(学生唱完后,教师鼓励)

、(18分钟)感受与表现。

1.3分钟)复听歌曲(播放原声带牧童谣)。

过渡语:大家唱得真好,那这首歌咱们基本会唱了对么?我们再听一遍歌曲,并请大家想一个问题: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播放音乐时一二四小节拍手,点出第三小节有一问一答的部分)

        2.9分钟)

(1)5分钟)提问:     

师:你们感受到这个歌曲里有什么特别的了吗?

    生:略。

    师:从歌词上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顺带指向第三小节)

    生:略。(引导出:一问一答)

    师:这就是中国民歌的又一个特点,叫做:一问一答。那我们现在也来玩一玩这个一问一答怎么样?我来唱:天上什么放光明?(在“明”字部分突出二分音符唱法)你们答:天上太阳放光明 (生唱)

师:地上什么青又青?

生:地上草儿青又青。

      (在重复对唱多遍期间,教师按学生情况纠正个别音准问题)

师:接下来同学们想想,天上除了太阳,还有什么可以放光明?

    生:(学生自由回答)星星,月亮等。

    师:能唱一唱吗?(师:天上什么放光明?同学答唱:天上月亮放光明。“星星”同上。

    师:那么除了天上,地上还有什么?

    生:花,草,等。

    师:花什么颜色?草什么颜色?我们来唱一唱。(巩固35 65 36 35这句难句)

    (2)(4分钟)完整跟琴演唱歌曲并随伴奏带演唱。

    师:唱的非常好。来,我们从头到尾唱一遍。(教师弹钢琴,学生跟琴唱)

    师:你们太棒了!我们唱歌卡拉Ok吧(播放歌曲伴奏带,学生唱)

 3.4分钟)为歌曲伴奏。

师:同学们唱得开不开心啊?生:略。(开心)

师:既然这么开心,我们能不能再为歌曲配上动作?老师再放一遍歌曲,大家起立,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生:略。

在学生舞蹈时选择跳的好的学生上台领舞。

师:你们觉得XXX跳得好吗?那我们跟着XXX一起学一下动作吧?(播放原声带)

    4.1分钟)师:同学们跳的真好,唱的也真棒!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请大家把这首歌回家唱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5.1分钟)师生问好。下课。

【教学反思】

《牧童谣》是年级上册音乐第五课的第首唱游歌曲。本节课教学我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一是观看“牧笛”的视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询问这位小牧童的故乡在什么地方,来点明湖北民歌;即兴创编歌词和动作,同学们的想象非常丰富,歌词和动作都编得合情理 。

  1.本课是一节唱游课,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对“游”把握的不到位,缺少让学生在玩中学的活动设计,感觉这更像是一趟唱歌课,老师教唱的多。

  2.备课没有充分“备”学生,没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的也不“专注”。应该充分考虑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培养他们对课堂的兴趣。

  3.课堂容量大,每个环节都充分考虑到了,但感觉太赶,有些环节太匆忙只是蜻蜓点水的一带而过了,没有达到环节设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