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蒲学涛2018/10/24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以及游记的相关知识,积累并运用词语。
2.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作者是怎样描绘壶口瀑布特点的。(重点)
3.品位文章写景寄情的方法,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百折不回的民族精神。(难点)
教学流程:
一、导入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因此,黄河是中华民族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如果要去瞻仰这位母亲,你知道黄河的哪一处景观是不可不看的吗?今天我们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
二、了解壶口瀑布的相关知识
三、欣赏壶口瀑布图片
四、了解学习目标
五、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
2.了解游记
3.掌握重点字词
六、初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
1、壶口瀑布地点?几次到过壶口瀑布?
晋陕两省边境;两次
2、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七、速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雨季的壶口瀑布和枯水季的瀑布各有何特点?
雨季:氺势浩大
枯水季:波澜壮阔
八、品味优美语言,感受雄浑的意境
①“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之水在雨季时水势浩大、上下翻滚的汹猛景象。
②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壶口瀑布令人震撼的气势。
③ 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这里运用排比句写出了河水纤细、柔和、优美的形态,其中“钻”“觅”“淌”“夹”等动词的运用十分贴切,使文章灵动多姿。
九、感悟文本,理解主题
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读一读。
写作意图: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在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意境,一种哲理: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十、拓展延伸
1. 请大家谈谈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经历能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鬼子。
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2.收集有关黄河的诗、词、歌、赋读一读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十一、作业
运用排比句式,进行一段景物描写,并在其中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做到情景交融。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