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从军行》
岳扎波2021/5/18分类:教学设计
9.古诗三首——《从军行》
教学内容: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从军行》
这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反映了戍边将士保卫边境,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具有昂扬的战斗精神,充满了爱国热情和乐观精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学生尝试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难点:学生尝试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板贴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呼号激趣 揭示课题(2分钟)
呼号激趣:同学们,瑞丽疫情牵动着我们所有人的心,一批批英雄前赴后继地涌入瑞丽,只为打赢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播放短视频)
揭示课题:从古至今,正是因为有了像他们这样的人,我们才能过上这么和平安定的生活。今天,我们继续用古诗学习四步骤来学习《从军行》,了解先辈们为国为民、可歌可泣的壮举。(板书课题和作者[提示行的读音],生读两遍。)
二、明确目标 学前检查(5分钟)
1.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2.学前检查:(板贴古诗)
①抽生朗读古诗,检查朗读情况
②全班齐读
三、精讲点拨 排疑解惑(25分钟)
(一)齐学古诗
1.知诗人:出示王昌龄简介,师读;
2.解诗题:《从军行》这个题目,我们怎么理解?
教师提示:行的小知识。
标题中加“歌”“引”“吟”“行”等都属于乐府诗。“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3.小组合作学习(10分钟)
出示学习要求:①小组齐朗读(组内互相帮助);
②一起明诗意:《从军行》写了什么呢?
③共同悟诗情:诗人王昌龄通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请把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记录下来。
(二)汇报展示
随机抽小组上台展示小组学习内容,师生点评:
②明诗意:《从军行》写了什么呢?
(1)抽小组汇报,师生点评
a、小组上台齐背《从军行》
B、汇报员汇报讨论内容:
青海湖上空浓云密布,积雪的祁连山都显得阴暗了;向西远远眺望,只看见玉门关那座孤独的城池。
黄沙把身经百战的将士们的铠甲都磨穿了;不打败进犯的敌人,绝不回家。
(2)课件出示古诗,提问:
第1、2句诗写了哪些景物?(生答。师相机出示图片)
这样写有什么用处?(学生思考:以景喻情)
(师提示:诗人以这些景物渲染了边塞苦寒的气氛,以此烘托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戍边将士们的辛苦。)(板书:环境恶劣 将士辛苦)
第3句诗里,我们可以看出战争的什么?(师提示:百战)(生:战争很多;)(板书:时间漫长 战争频繁)
第4句诗里同学们可以看出作者想表达什么吗?(生:这是作者的誓言)师:对!这是将士们的誓言。(板书:豪言壮语 爱国热情)
③悟诗情:诗人王昌龄通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1)抽小组汇报(诗人王昌龄通过描写边塞的战斗环境,渲染了战争气氛,表现了将士们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师生点评
(2)联系近期发生的疫情,我们的无名英雄们是怎么去做的,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王昌龄的情感(虽然边塞苦寒,战争残酷,但诗人依然积极乐观的去面对)。
四、巩固训练 评价检测(5分钟)
默写古诗《从军行》
五、回顾重点 课堂小结(2分钟)
师小结:同学们,希望你们能好好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板书:舍身报国 建功立业)
六、适量作业 拓展延伸(1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它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