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孙清涛2022/4/6分类:教学设计
《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人生观,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命题产生自己的思考。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品味本文语言所具有的感召力、感染力以及它所带有的理性色彩。
教学方法: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探讨一个哲学命题:人为什么而活着?我国当代作家余华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那么,大家为什么而活着呢?(各抒己见)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罗素的哲理散文《我为什么而活着》。看看罗素是为什么而活着的。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下面大家齐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口齿清楚、声音洪亮。
遏(è)制 飓(jù)风 濒(bīn)临 俯瞰(kàn)
2.作者简介
3.说说作者一生为什么而活着?
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
(1)、同学们,爱情很美好。古今中外,不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文学作品中对爱情的追求一直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大家能不能举例来说明一下。(徐志摩和陆小曼,钱钟书和杨绛,周恩来和邓颖超,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梁山伯和祝英台,张生和崔莺莺,贾宝玉和林黛玉,牛郎与织女,罗密欧与朱丽叶,电影《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与露丝等)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爱情可以带来狂喜;爱情可以摆脱孤独;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同样罗素这个伟大人物,他一生一直追求爱情,并且有过四次婚姻。
(2)、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领域的追求?
这里写了追求知识的三个方面:了解人类心灵;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社会。
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
(3)、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作者同情那些遭受苦难的人们: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4、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我活着值得”。
罗素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欣慰。
5、大声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结构特点。
第一部分(第1段):总说。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第二部分(第2~4段):分说。
第一层(第2段):解说渴望爱情的原因。
第二层(第3段):解说渴求什么样的知识。
第三层(第4段):具体解说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第三部分(第5段):总结,这样的人生,作者觉得活着值得。表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研读课文
默读课文,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然后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探讨解答。
1、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感情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面对追求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他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
这句话,作者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
2、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后面的语句解释前边的“孤寂”的感觉。这个句子以形象而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孤寂中的情感体验。“冰冷死寂”“深不可测”揭示了孤寂的恐怖可怕,它犹如黑洞一般吞噬了作者的心。然而,作者越是描述孤寂的可怕,越是反衬出爱情的可贵美好,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总把我带回尘世。
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也就是说,他不只是自己不懈追求美好生活,而且他也希望别人过上美好生活,所以他同情那些处在苦难中的人们。这就是他的不同寻常之处、伟大之处。
四、拓展延伸
可以说,这篇文章,是罗素生活的宣言书,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生活的共同准则,它具有普遍意义,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课文中,作者用凝练含蓄的语言叙写了自己一生的纯洁而无比强烈的人生追求,表达了作者博大宽广的胸怀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激励我们有所追求,奋发向上。
现在大家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思考“我应该怎样活”。(众说纷纭)
同学们,人不会因为得到许多爱而觉得人生有意义,却会因为付出许多爱而肯定生命的价值。希望大家能心存美好,牢牢掌握知识本领,心怀天下,为创造人人追求的理想社会而努力。
六、布置作业
日记本上写哲理散文《我应该怎样活》,200字左右。
温馨提示:
品德高尚、人生方向正确
快乐、积极
有远大目标,也有阶段性目标
充实
学会心理调节,找到平衡
学会适时清空自己,卸掉思想包袱走四方
七、板书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
1开篇点题,概括三大追求 总
2渴望爱情
3追求知识 分
4同情苦难
5这样的人生值得 总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