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

陈丽云2019/6/10分类:教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

临沧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陈丽云

    教材简析:《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从认识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石块放入盛水的杯子里的实验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体会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的概念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体积单位,引领学生经历探究、类推、验证等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师:请同学们带着思考的头脑看一个短片,(播放乌鸦喝水的短片)看完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1 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上来了,聪明的乌鸦就喝到水了。

    师:水面为什么会上升?

    生:因为石子占据了瓶子的位置。

    师:石子所占据的这个位置叫什么?请同学打开课本  页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一下。

    生:石子所占据的这个位置叫空间。(师板书:空间)

    师: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1:有啊,把学习用品放到文具盒里,文具盒就装满了,说明文具盒占了一定的空间。

    2:把书包放到抽屉里,抽屉就装不下其他东西了,说明书包占了一定的空间。

    3:我把脚放到鞋子里,我的鞋子就满满的了,说明脚占了一定的空间。

……

   (评析:教师播放乌鸦喝水的故事短片,对学生产生了视觉冲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短片所表现的主题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所看到的现象,为学生体会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的概念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唤起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

    二、实验操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体积的意义。

   师:下面我们来做两个小实验,同学们看看从这两个实验中你能发现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所发现的现象。

    实验一:“把小石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什么?”

    生:我发现水面上升了。

    2:说明石块占了一定的空间。

    实验二,“把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高度相同水的两个杯子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它们水面上升的高度相同吗?这说明什么?

    1:我发现放入大石块的水面上升得高,放入小石块的水面上升得更低。

    2:说明了大的物体占的空间大,小的物体占的空间小。

    师:那就说明物体占空间有“大小”:{板书}

    师:请看课本怎样用语言来描述?(学生自主读课本)

    小结:“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

    师:你能举一些生活中描述物体所占空间大小不同的例子吗?

    1:电视机所占空间比影碟机大。(师补充:我们就说电视机的体积比影碟机大。)

    2:书包所占空间比文具盒大,书包的体积比文具盒大。

    3:黄豆所占空间比鸡蛋小,黄豆的体积比鸡蛋小。

    ……

  (评析:通过两个实验,让学生尝试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从物体占有空间到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引出体积概念。通过举出生活中物体所占空间大小不同的例子来强化体积概念)

   (二)探究常用体积单位。

    师:刚才同学们所举得例子都能通过观察比较出大小。(课件出示课本图形)这两个长方体,你们能比较出大小吗?( 生观察,发现有困难)

    师:能想个办法解决吗?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1组:可以用大小一样的物体来测量。

    2组:可以把它们切成大小一样的小块,看哪一个的块数更多。

    3组:长度和面积都有统一的单位,体积是不是也应该有统一的单位?

    师:我们先采用2组的建议用多媒体将它们切成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试一试。

    生:可以比较了。

    师:那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那里?

    生:要比较物体的体积大小,需要取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来比较。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3组的猜测有道理吗?请看课本上是怎样描述的。

    生读:比较体积的大小要有一个统一的体积单位。

    师:看来3组的猜测是对的,那体积单位应该用什么来表示呢?(继续自主学习课本)

    生:体积单位是用正方体来表示的。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用字母表示是cm3 dm3 m3。(板书)

    师:根据课本描述,请同学们用手比划比划,1 cm3 1dm3是多大的正方体?

    1、建立1立方厘米的表象:棱长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1)课件出示1立方厘米。

  2)琢磨在生活中,哪些物品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1:一个手指尖的体积近似于1 cm3
    2:计算机键盘的按钮的体积近似于1 cm3
    2、建立1立方分米的表象:

   1)如果让你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再摆一摆,估计这个影碟机的体积,你觉得合适吗?看来我们需要大一些的体积单位来估计?

   2)根据课本描述: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用手比划一下,同桌互相验证。

   3)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呢?

    3:一个拳头的体积大约是1 dm3
    4:一个粉笔盒的体积大约是1 dm3…

    3、建立1立方米的表象:

    师:根据刚才的学习经验,描述1立方米的大小。

    生: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师:想像一下,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有多大?

  4)出示3根米尺围墙脚做成的一个互成直角的架子。

    师:“1立方米的空间到底有多大,老师想让几个同学站到我们做的这个1立方米的空间里去,看一看可以站多少同学?大家估计一下,它大约能容纳几个同学?

    16个。生210个。
   验证(前排的13个同学钻到了正方体里。)

  5)在咱们生活中有没有哪些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米呢?(29寸大彩电的盒子)

   总结:同学们,只要你仔细留心,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评析:对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这样一些规定的知识不需要学生去探究,本课通过观察、比划、猜测、阅读教材、同伴交流等学习活动,去解读知识,体验概念。让学生对这些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明确的表象。同时找准生活中的参照物,让学生对体积单位所描述的物体大小有相应的参照。)

三、当堂检测,验证结果

 1  完成课本40也做一做。

    说一说1厘米、1平方厘米、1立方厘米分别是用来计量什么什么量的单位?它们有什么不同?

     2、用适当的单位填空。

    ①一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6     )。

    ②一台电视机的体积大约是80     )。

    ③运货集装箱的体积大约是40      )。

    ④一个书包的体积大约是12     )。 

    3、拓展:一个长方体,他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3厘米,它有多少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单位?

   (评析:当堂检测一共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一层次“做一做”安排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对比练习;二层次用适当的单位填空,考查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的理解情况;三层次稍有拔高,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和怎样用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的认识。为下节课学习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做好了知识的铺垫。

    四、回顾整理,总结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掌握了那些学习方法?

    1:我明白了体积的意义。

    2 :我记住了常用的体积单位。

    3:我觉得碰到不懂得知识点多阅读课本,仔细琢磨,也就弄清楚了。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好,学会知识,又知道琢磨方法。课后同学们可以去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所占空间,想一想怎样用今天所学的体积单位来描述它。

   (评析:引导学生回顾整理,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总结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从课堂拓展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播下探究种子 激发思考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