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曹冲称象

梁燕红2019/11/15分类:教学设计

  1.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2.请学生自由回答。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1. 导入

    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反馈,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

4.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5.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2)男女比赛读(3)全班齐读。

6.开火车认读生字。

7.指名读文

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候”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六、拓展练习

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1. 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官员们是怎样说的呢?

学生汇报

2.那么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呢?曹操呢?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3.现在请大家试着学官员的口气读一读他们的话。

这里面有三个官员说话了,读谁愿意来当官员学着官员的口气读一读。指名3个来读

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读一读,那么老师提议一、二、三小组分别读三个官员的话,第四小组的同学读旁白,同意吗?(分小组读)

过渡: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曹冲又想出什么办法呢?

三、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 请大家用-------”画出表示曹冲做法的语句。

2.课文用几句话来讲曹冲的办法呢?(四句)也就是四个步骤,现在我们把这四步总结出来

  板书 :赶象(上船)

 沿水(画线)

      象下(装石)

 称出(重量)

谁能解释一下这四步的做法?

3.曹冲的办法可真好,想不想当一回小曹冲?老师这儿有一些东西,大家请看(师出示教具)请大家前后桌的同学一起来读他的办法,合作讨论怎样来演示这个办法,等一下派代表来演示。

4.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5.现在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6.我们知道曹冲的办法是按四个步骤来的。那么有谁能用:

(板书:先……然后……再把……再……)来说一说

7.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果然”一词什么意思?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呢?

  板书:    以船代秤

       以石代象

8.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四、扩展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点、照”,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四点底”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六、课外延伸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上一篇: 植物妈妈有办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