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18 《将相和》双导式教学设计

刘俊2018/4/23分类:教学设计

18 将相和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蔺相如和廉颇忠于国家、顾全大局的高尚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奥运会“和”的视频、《史记》的相关知识、《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片断

四、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课前五分钟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的故事-—题目是《将相和》。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

快速阅读课文完成小作业单。课堂小练习,教师巡辅

1、看拼音写词语。

 zhào jí   shānɡ yì  yún xǔ    lónɡ zhònɡ   yuē dìnɡ     tuī cí 

       ) (                                   ) (      

  dǎn  qiè   jù jué   nénɡ nài    zhū wèi     jūn lìnɡ zhuànɡ

              ) (                                  

  hé shì bì

         

2、词语补充

      )之宝         )直(    )壮       完(    )归(   

    )无不(       负(    )请(          )心(    )力

3、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将(                       相(                    

强(                       便(                    

小练笔汇报


三、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结合预习做的思维导图完成小练笔

4、按课文内容填空。

《将相和》 1、本篇课文时根据     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指        ,相指        ,和是       的意思。

5、课文由                                     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联系,其中                      的发展,              的结果又是             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四、精读课文,品味探究

6、既然讲“和”,就说明他们原来是     ,原因是           ,后来“  ”了,原因是:       我觉得蔺相如是一个    、     ,     ,      、   

 的人,廉颇   ,    的人。     

7、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蔺相如                                       

                                         。(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8、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蔺相如是一个                            。(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五、课文结合小练笔汇报,理解人物,找到第十六自然段廉颇说的话,大声朗读。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3、小结: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而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那么蔺相如的嘴到底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官到底该不该升?这就是咱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4、同学们,如果你是廉颇,现在面对这样一个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爱国的人才,你还会不服气吗?那会怎么做?怎么说呢?他们两人最后的结果样?结合插图表演负荆请罪这一部分。

5、通过同学们的朗读,你体会到了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板书:(知错就改)

6、小结:同学们,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上立了大功,官职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两人不和,最后廉颇知错就改,负荆请罪二人和好,塑造了大智大勇,宽容大度的蔺相如和知错就改的廉颇,二人和好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二人都有一颗爱国之心。多么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塑造,这就是《史记》给我们带来的精彩人物,课后,你可以走进《史记》,来认识更多这样的人……

(课件出示:《史记》封面和作者司马迁)

六、课堂小结

中国文学浩如烟海,它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品味,正如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让我们再回到奥运会的开幕式课件出示,字是不是带给我们更深的体会,它表达了我们国家共建和谐社会的的愿望,寄托着中国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崇高理想,让我们一起努力,记住这个并不复杂的字:板书

 “和”

板书:将相和

 

蔺相如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不和

(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爱国

廉颇      负荆请罪            →和

嘴!    (知错就改)

 

附小练笔:

第五单元  名著之旅

                       18 将相和    

 班级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ào jí  shānɡ yì  yún xǔ   lónɡ zhònɡ   yuē dìnɡ   tuī cí 

     )  (     )  (      ) (                )  (      

  dǎn  qiè jù jué  nénɡ nài    zhū wèi     jūn lìnɡ zhuànɡ

      ) (     ) (     )                             

  hé shì bì

         

二、词语补充

      )之宝         )直(    )壮       完(    )归(   

    )无不(       负(    )请(          )心(    )力

三、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将(                       相(                    

强(                      便(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将相和》    1、本篇课文时根据                 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指           ,相指            ,和是         的意思。

2、课文由                                        三个小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联系,其中                          的发展,                          的结果又是             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3、既然讲“和”,就说明他们原来是     ,原因是    ,后来“     ”了,原因是       

4、蔺相如是一个   、    ,     ,      、    

 的人,廉颇    ,    的人。     

    5、战国七雄是:                                          

    五、品味探究

1、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蔺相如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蔺相如是一个                          

                                                   

六、按要求改句子。

1、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2、蔺相如说:“这块和氏璧有点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改为转述句)

                                                              

3、从此以后,秦王不敢不尊重蔺相如了。(改为肯定句)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18 《将相和》双导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