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黑夜!我不怕!
王锦雨2021/12/15分类: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中班
【辅导理念】我们经常听到大人吓唬那些调皮的孩子说:你们再不乖,大灰狼会把你抓走。特别是生活中的一些文艺作品为了渲染气氛,那些虚构的妖魔鬼怪总是在黑漆漆的夜晚出现。幼儿想象力丰富,辨别事物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容易受影响。“怕黑、不敢独睡”成了普遍孩子的心理障碍。而《床底下》这一绘本恰恰围绕“害怕独睡”这一主题展开,诙谐幽默,适合中班幼儿理解。为了帮助幼儿克服对黑夜恐惧的心理,逐步培养幼儿从小独睡的良好习惯。因此我设计了这节绘本延伸出的心理健康活动——“黑夜!我不怕!”。
【辅导目标】
1、通过绘本故事体验,让幼儿知道你所害怕的东西,恰恰也是害怕你的。
2、感受黑夜的美好,鼓励幼儿自己睡,帮助幼儿克服怕黑的心理障碍。
3、在游戏中体验战胜恐惧,战胜自己的喜悦。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前期阅读过绘本《床底下》
物质准备:PPT、纸箱做的大房子、遮光布、轻柔的音乐、与幼儿人数相同的黑夜勋章。
【活动设计】
活动环节 |
活动过程 |
设计意图 |
一、谈话引入 |
1.教师出示夜空美景,播放轻柔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黑夜的美好。 师:孩子们,这张图片你们喜欢吗?为什么?这么美的夜空下你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幼儿尽情阐述在黑夜中可以做的事情。 3.师:我们可以散步、聊天还有的小朋友选择睡觉,那你是一个人睡觉的吗?为什么? 4.引导幼儿讨论交流,勇敢表述,大声说出自己害怕一个人睡觉的原因。
|
这一环节作为整堂课的导入部分,教师让幼儿多感官体验黑夜的美好,给幼儿初步的心理暗示:黑夜并不可怕。接着通过讨论黑夜中可以做的事,自然引出“独睡”这一话题。在幼儿自由表述过之后,教师及时给予勇敢独睡的孩子表扬,也耐心倾听不敢独睡孩子的倾诉。 |
二、绘本迁移 |
1.教师出示绘本封面,通过提问引导幼儿简单回忆故事内容。 师:这本书你们还记得吗?这个小男孩看起来怎么样?他在害怕什么? 师:他的床底下到底藏着什么呢?这些怪物真的藏在他的床底下吗? 师:最后这些怪物为什么集体逃跑了?他们害怕的是什么?
|
绘本教学是学前阶段的孩子最能接受的学习方式,相比于教师枯燥的说教和反复的强调,绘本中的故事总能浅显的、潜移默化地教会孩子很多道理。《床底下》这本书用幽默诙谐的形式告诉孩子们,所有的恐惧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教师通过几个关键的问题将孩子代入到故事中去,此时他们就是故事中的小男孩,和他一起经历害怕、茫然和释然。 |
三、情感体验 |
1.游戏① 找黑影:教师将幼儿房间内可能有的摆设提前绘制成黑影,并稍加夸张,如:披着披风的衣柜、长着犄角的电视、有长腿的椅子等等,陈列在黑板上,由孩子找出它对应的摆设。 师:黑黑的房间里真的藏着各种各样的怪物吗?那这些奇奇怪怪的影子都是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找一找。 2.请之前表达过内心恐惧的幼儿上来操作,分辨出黑影是什么之后,撕开黑影,物品真实的样子就展现在眼前。 3.师:那为什么到了晚上会出现这些黑影呢? 小结:原来这些黑影都是因为月光照进房间而出现的一些影子,其实并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
|
这个游戏让幼儿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教师陈列出的黑影可能就是孩子们害怕时幻想出的一些形象,而通过孩子们一个个地找出原型,黑影变成了一个个具象的物品。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也清楚地明白了,可怕的怪物并不存在,他们只是月光照在物品上投射出来的影子而已。亲手揭开“怪物”的面纱,是孩子们克服恐惧的第一步。 |
|
4.游戏② 黑暗大挑战:教师在纸箱做成的房子里放入各种各样的玩偶,用遮光布罩住纸箱入口,并请孩子们单独进去寻找到一个玩偶带出来。 师:我们已经知道黑暗中的怪物都是不存在的了,但有的小朋友还是害怕黑暗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5.鼓励幼儿畅所欲言,说出能克服黑暗恐惧的好办法,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师:一会在玩游戏时,如果你真的感到害怕就可以用用这些办法,我们一起来挑战吧! 6.游戏结束后,组织幼儿说说进到房子里的感觉和挑战成功后的感受。
|
这个游戏是整堂课的高潮部分,孩子们在畅所欲言之后,得知了很多克服黑暗恐惧的方法:哼歌、想开心的事情、或者在床头留一盏小小的灯等。这都为最后的游戏做好了铺垫。教师在这一环节先请勇敢的孩子尝试,为后面的孩子做好榜样,也给他们心理暗示,里面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并在每一次孩子尝试成功后给予拥抱鼓励。孩子从房子中走出也代表着从之前的恐惧中走出,战胜自己。 |
四、活动延伸
|
1.教师为每个幼儿颁发“黑夜勋章”,集体大喊:黑夜!我不怕你! 师:孩子们,今天的你们都是不怕黑的勇士!这枚勋章会一直陪伴着你们。 |
黑夜勋章是对孩子们的一种鼓励,日后孩子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看到这枚勋章也能想到今天勇敢的自己。最后的呐喊是帮助孩子发泄出心中最后的一丝恐惧,也是整堂课的结束 |
【教学建议】
1.教师在进行这堂心理健康活动课之前已经带领幼儿阅读过绘本内容。
2.每一个环节中表现出勇敢的孩子,教师都要给予及时地肯定与鼓励。而面对害怕的孩子时,教师要保持绝对的耐心,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
3.在最后的游戏环节时,如果遇到实在难以克服恐惧,不愿意尝试的幼儿,教师先采取引导鼓励的方式,如果还是不愿意尝试,建议教师不要强求,尊重幼儿的内心,可以征求他的意见,是选择放弃还是选择稍晚再做挑战。
【参考书目】绘本《床底下》
【教学反思】
1、活动以心理健康为主,渗透其它领域为辅的整合教育在活动中,教师能以健康教育为主线,渗透了语言、情感、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如:以欣赏美妙的夜景入手,主动探索、寻找、感受黑夜的美好,对幼儿进行了初步的心理暗示;同时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表达心里的感受:这么美的夜晚你会做什么?是自己睡吗?还是和谁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通过回忆幼儿已经了解的绘本《床底下》,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提升幼儿的感性认识,用这种学前年龄段幼儿最能接受的方式帮助幼儿克服怕黑的心理障碍,培养幼儿独睡的好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后面的游戏活动更是帮助幼儿一步步走出恐惧,有集体操作也有单独尝试,两个游戏都有它自身的意义。
2、活动能注重面向全体、关注个体需要在整个健康教育活动中,坚持面向全体,尊重、关注每个幼儿,给所有幼儿提供开放、健康的环境,同他们一同探索。在个别幼儿怕黑而不敢进入房子时,教师始终做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帮助幼儿克服黑夜的恐惧,顺利度过自己独睡的不安心理过程。
3、电教化设备用得恰如其分,各种教育资源有机整合在活动中,多次利用电教化教育手段,如观夜景图片、观看PPT等,绘本中主人公独睡的情景犹如孩子们的亲身体验,起到了共鸣,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