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陶丽利2021/5/7分类: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感悟课文寓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4、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 词句,积累词语。

三、学生学习能力分析 这则语言故事,语言朴素且富有童趣。学生很容易读懂故事的内容。因此,教学中,先与学生交流阅读故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想象,读中悟,逐步让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我本着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特点展开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作法,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通过“读、画、议、演、想、编”的教学流程,体现“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参与,启迪创造,注重内化,求精求活”的教学特色,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课前游戏:出示一些表情的脸蛋,然后提问“谁能用表示心情、神态的词语说一说?”待学生回答后我说:“今天的这篇课文就和表情有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出示课题)。”(设计意图:在设计本课教学时,能够依据新课程理念树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读题,
师:谁来读题?(读题)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质疑:你有什么问题: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播放朗读范文)
要求:(1)、努力把生字词读正确,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完以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能用这个句式试着说一说:
这个故事讲了在国王的御厨里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许多年以后,陶罐 (光洁如新),铁罐 (不复存在)。
(二)、细读课文,领悟寓意,练习朗读。
1.学生结合插图自由读课文,充分自读自悟。
2.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出示:这个故事讲了在国王的御厨里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许多年以后,陶罐 (光洁如新),铁罐 (不复存在)。3.出示“奚落”这个词语并给出解释:用尖刻的话讽刺别人,使人难堪。
4、让他们找一找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点,找出铁罐的长处和陶罐的短处,进而回顾“奚落”这个词。
5、默读课文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边读边思考问题。
(目标: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有感情朗读课文。)
要求:(1)用不同颜色的笔分别把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画出来。
(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找出表现它们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3)把他们的不同感受读出来。
6、练习朗读1-9自然段.(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1)第一次练读(直接读对话),读时候注意抓住人物“神态语气”体会,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①同桌分别挑选一个角色,自由练习该怎么读。
②注意神态的词语就能把句子读好。那铁罐和陶罐在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找出第一次对话时描写神态的词语。
你看看陶罐说的这句话,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他很谦虚?(称呼上)
③再请一组对话。
问1:铁罐,你为什么这么傲慢啊?
问2:陶罐,听了铁罐的傲慢的语气,你没有生气,反而很谦虚,又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讲出铁罐的坚硬和陶罐的易碎的特点。)
④你还找到了铁罐说话时的哪些神态和语气?
(更加轻蔑)轻蔑是怎样的,你能来做个动作吗?谁来用更加轻蔑的神气读读铁罐说的这句话?(指名几个同学读句子)
(恼怒)恼怒就是说他(很生气了,越来越骄傲)铁罐为什么会越来越生气呢?(因为陶罐在争辩)
⑤陶罐要争辩些什么?出示句子(他不是懦弱……)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陶罐还想继续说下去)会说些什么呢?(自己读读,想想——指名说)但是铁罐容许他争辩吗?(不)哪里看出来的?(铁罐打断他说的话)所以这里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的快一点,硬一点。
(2)想象神态朗读
出示余下的对话:
师:这部分对话又该怎么读呢?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吗?
出示:“陶罐(      )地说”(心平气和、温和、平静、好言好语等)
“铁罐(      )地说”(歇斯底里、怒不可遏、暴跳如雷等)
(3)请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
师:下面男生组做铁罐, 女生组做陶罐,分角色来朗读这部分对话,全部对话练读,读出它们的不同感受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我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了解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特点,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
7、出示课文后面的话: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哟,这里有一个罐子!”……“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思考:如果铁罐此时也听到陶罐说的这番话时,它又会怎样想,怎样说呢?
   亲爱的陶罐兄弟:
   真对不起,想起我以前那样瞧不起你,心里就觉得羞愧。其实你的身上有很多的优点,你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对人宽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那样才能永远进步。
8、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陶罐很容易碎,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让同学们自己找出多年后陶罐和铁罐的命运
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出示;   陶罐:光洁、朴素、美丽
        铁罐:不复存在
补充小资料袋:关于铁罐氧化作用的科学道理。
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能同氧气合成氧化铁,即三氧化二铁,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铁生锈后呈现出来的红褐色粉末。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这就是铁罐最后无踪无影的原因。
9、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互相尊重,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
10、拓展延伸
(1)、送给大家的话:
A、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B、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C、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出示《黑猫和白猫》的故事
黑猫和白猫
   邻居家的老奶奶养了两只猫:一只是黑的,一只是                        白的.骄傲的白猫看不起黑猫,常常奚落它。
  “ 你敢和我比一比谁长得白吗?”白猫昂着头说。黑猫温和地回答:“不敢,主人养我们不是让我们比黑白的呀!”白猫愤怒地大吼一声:“喵呜,住嘴!你这黑不溜秋的东西,快到墙角躲着去吧!”黑猫不再说什么,悄悄躲到墙角去了。
  天黑了,一只偷粮的小老鼠悄悄地从洞里溜出来,一眼就看见了那只大白猫,老鼠“嗖”的一下蹿到了墙角。万万没想到,隐藏在暗处的大黑猫一下子就把它捉住了,小老鼠还真纳闷,我怎么就没注意到大黑猫呢?
  过了几天,老奶奶决定把其中一只猫送给别人。白猫想:凭我的美丽洁白,主人一定舍不得让我走,对!一定会把黑猫送给别人。结果大出白猫所料,主人把白猫送给了别人。临别时,白猫难过地问老奶奶:“我这么洁白,为什么不留我呢?”老奶奶笑着说:“我可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捉到老鼠的才是好猫!

五、课例研究综述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运用方式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四个维度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既有所侧重,又相互融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