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地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赵华2019/11/6分类:教学设计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渗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赵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培养从地图上获取区域知识的能力。

2学会用事实和史料证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能运用地图和资料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经济特色,培养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以文字,图片,音乐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2.教师提供相关图表,给学生更多自由空间,合作探究台湾相关知识,共同分享探究成果。

3.让学生从生活中和各种媒体中搜集相关信息,培养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此激发勇于发表意见的热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并保持为祖国的振兴而学习的动力。

【教材分析】

   本节是认识省级区域的又一节内容,台湾是我国一个特殊的省级行政区域,所以本节在整章甚至整本书中都显得很重要。《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说明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教材从台湾的概况台湾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三部分内容认识台湾,较好的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1.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2. 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难点:

1. 台湾的经济特色。

2. 自然环境与物产的密切联系。

【教学建议】

1.将台湾岛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联系起来,从环境的特殊性角度来分析自然资源的种类和特点;

2.关注台湾外向型经济的基本特征,其类型属于出口导向型;

3.教师收集相关影像资料在课堂上展示,增加对台湾的感性认识。

4.根据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不讲或少讲。学生通过问题讨论、小组交流等方法,提高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教学活动中,适当渗透法制教育。

【探索活动设计】通过画地图、比较地图、分析地图等探索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二、追根溯源

 

 

 

 

 

 

 

 

 

 

 

 

 

 

 

 

 

 

 

 

 

 

 

 

 

 

 

 

 

 

 

 

 

 

 

 

 

 

 

 

 

 

 

 

三、画一画

 

 

 

 

 

 

 

 

 

 

 

 

 

 

四、比一比

 

 

 

 

 

 

 

 

五、涂一涂

 

 

 

 

 

 

 

 

 

 

 

 

 

 

 

 

 

 

 

 

 

 

 

 

 

 

 

 

 

六、读读议议

 

 

 

 

 

 

 

 

 

 

 

 

 

 

 

 

 

 

 

 

 

 

 

 

 

 

 

 

 

 

 

 

 

 

 

 

 

 

 

 

 

 

 

 

 

 

 

 

 

 

 

 

 

 

 

 

 

 

 

 

七、课堂

总结

 

余光中先生《乡愁》导入。

 

首先,从地缘关系上来说,台湾原本就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约在几百万年以前,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

其次,从血缘关系上来说,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广东、福建两省迁居台湾的居民后代,大部分还保留着乡音。

    第三,从历史渊源上来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王土”。早在公元230年,三国时期的东吴国君孙权就派大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元朝统一后,设立了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和琉球,台湾正式为中央政权所控制。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盘踞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于1662年收复台湾。

 

小结: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我国《反分裂国家法》明确规定: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转承:既然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那我们对他了解多少呢?接下来,我们就对台湾进行进一步的了解,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等概况。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小黑板上画出台湾省,要求要从所画的图中,直观地体现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根据自己小组的成果进行介绍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教师相应作出引导)

 

 

 

请同学们再一次对自己小组的图进行完善,画出台湾省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并根据地图,简要说明其地形分布状况,推理分析出人口分布特征。

 

 

转承:从刚刚同学们的分析和描述,我们已经知道了,台湾的山地面积占了约全省的2/3.同时,我们知道台湾处于我国的东南部,(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省的中南部)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因此,岛上不仅河流众多,而且还河流短急,水能丰富。同时,自然风光也美不胜收。

 (多媒体展示台湾风景图片)

 

 

 

转承:台湾除了拥有众多的美,还有很多的美称。比如:“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等。同学们知道台湾为什么有这样的美称吗?

 

 

转承:同学们还知道台湾有其他什么美称吗?

 

 

 

 

 

 

小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

 

补充(《环境保护法》渗透):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台湾省的美称如此之多,得益于它的自然环境,但是,自然环境再好,如果我们不加以保护,甚至对之进行破坏,台湾的众多美称还会存在吗?(学生回答:不会存在)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转承:台湾不仅美丽富饶,我们还知道,台湾曾被称之为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主要就是因为台湾经济发展速度快且有特色。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9页文字,完成黑板上的题。(70页活动题)

 

问:台湾之所以能够发展外向型经济,他的有力条件(因素)是什么?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呢?

阅读诗

 

 

 

 

 

 

 

 

阅读材料,用事实和史料证明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黑板或者在纸上画台湾省的地图,要求能从图上明确的看出台湾的位置和范围。

 

 

 

 

 

 

展示并描述、补充。

 

 

 

 

 

 

 

 

画出台湾省的分层设色地形图。

 

 

 

 

 

 

 

欣赏台湾美丽的自然风光。总结出台湾是一个美丽的宝岛。

 

 

 

 

 

 

 

 

 

 

 

 

 

 

 

阅读课本68页文字,结合之前的分析,总结出美称的由来。

 

 

 

 

完成69页活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身边的关于怎样保护环境的“小事”。

 

 

 

 

 

 

 

 

 

 

 

 

 

 

阅读课本文字,提取信息。

 

 

 

 

 

 

 

 

 

 

读图7.47台湾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因素,回答问题。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引入课题

 

 

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并保持为祖国的振兴而学习的动力。

 

 

 

 

 

 

 

 

 

 

 

 

 

 

 

 

 

 

让学生了解《反分裂国家法》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知法、守法的意识及行为。

 

 

 

增强学生对地图的敏感性,熟记台湾的位置与范围。

 

 

 

 

 

 

 

 

 

 

 

展示自己小组成果,在描述、补充的同时,学生能够查缺补漏,取长补短。

 

 

 

 

强化学生对台湾自然环境的认识,并能够从图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得到结论。

 

 

 

增加学生对台湾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会从文字阅读中,获取相关信息。

 

 

 

 

 

 

 

学生能运用地图和资料学会分析台湾的自然环境特点,培养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

 

《环境保护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锻炼学生从文字中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能运用地图和资料学会提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能增强其对知识的掌握和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逻辑思维能力。

 

【板书设计】                       

                                   位置与组成

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人口与面积

                                   自然地理环境

 

台湾省                        丰富的资源

            美丽富饶的宝岛

                              风景名胜众多

            外向型经济——出口加工工业

 

【教学反思】

 

【作者简介】赵华,现任铜仁市碧江区桐木坪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地理教师。联系电话:15086299980,电子邮箱:137195637@qq.com。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