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如何上好音乐课
杨军2022/10/27分类:教学设计
《艺术》学科教学设计
标题:《杨柳青》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扬州民谣曲,是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命名的。这首曲唱词不固定,歌词幽默,和谐,欢乐,该曲主要是对祖国的歌颂,表达了扬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谣的旋律属五声宫调型,主题开朗活跃、诙谐,旋律起伏自由、跳跃,富有浓厚的地域特点。而衬词则在歌谣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扩充曲调的主要形式。一、二段乐句分为六小节,其末二分段全是衬词,三乐段,四乐句则全是当地浓厚的语言特色的衬词组成,从而产生了一些幽默的情调,增添了扬州民歌谣的风格调式。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音乐是重要的学段,同学们的生活、认知领域将进一步发展,同学们将体验感受与探索发挥。四年级的孩子是童声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要正确引导科学训练,他们才能唱出非常优美的歌声来。因此,在教学时,注意采取趣味性,抓住学生模仿性较强特点展开教学,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上课的时候利用孩子们的特长进行小组合作,相互磨合。
四年级的孩子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有一定的音乐理解能力。通过聆听、自主学唱、游戏结合等进行教学。
【教学构想】
用参与——合作——表演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通过合作探索体验江南风格的韵味。
【教学目标】
1、以轻松、活泼的音乐表演江苏民谣《杨柳青》,体验浓厚扬州民谣特色,尝试以扬州话表演曲目。
2、通过听赏不同主题的《杨柳青》,增进学习者对江苏民谣的理解与认知。
3、讲解扬州的历史,帮助学生提高对民歌的理解,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轻松、活泼地表演扬州民谣《杨柳青》。
难点:通过学会用扬州话唱歌曲,可以体会衬词的意义,从而体会浓厚的扬州话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1、复习演唱《茉莉花》。
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茉莉花》这首歌吗?茉莉花白白的、香香的,很纯、很美呀!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歌曲《茉莉花》。
师:《茉莉花》是江苏省的一曲民歌,你们了解江苏省的哪个城市呢?
2、学生:南京市、江苏、常州、徐州、淮安、镇江、盐城、宿迁、扬州。
3、PPT出示《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图片。
师:讲到了扬州,我就想到了李白的一首诗词,你们还能记住吗?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吟诵,细细品味这位词人的情感。《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入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黄河天际流。
4、播放自制的扬州文化艺术风光图片,供学生欣赏,以背景音乐及民乐演奏《杨柳青》。
师:烟花三月的扬州,三月的扬州烟雨蒙蒙,琼花绽放,花香扑鼻,是一个景色很美的都市。要去看看吗?下面我们就跟一起走进扬州。因为扬州市地处江苏中心,不仅有历史最悠久的"瘦西湖"、古刹大明寺园,以及许许多多的民族特色风味小吃:如三丁面包、黄桥烧饼,以及闻名遐迩的菜肴——扬州炒饭,真可谓是色香味俱全。(教学目标:采用配乐赏析扬州风光,教师配曲授课,视听结合,把声音美与画面美感融合一起,使孩子全面体验江南风格的韵味。)
二、设计任务,开展活动
任务一:
1、听老师范唱,初步了解歌曲。
老师:扬州风光好吗?大家都陶醉了吧?同学们们,扬州的山歌也是非常有名的呀!今天,教师们就为大家献上一曲扬州山歌《杨柳青》。(全体同学听赏歌曲一遍)
2、老师:听了这首歌,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生:轻松、活泼,充满活力。
3、师:歌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呢?
生:农民一边唱歌一边劳作的画面。
4、师:劳动者的心情怎样?
生:快乐、喜悦、兴奋。
5、体会歌曲强弱(看谱欣赏)。
师:这首歌的节奏为2/4拍,而它的强弱规律为第一拍强,第二拍弱,从而使曲子读起来更加轻松、跳跃。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劳动者的喜悦情绪吧!准备好了吗?注意大家应该增加除草、割麦、插秧等的动态。(引导学生们边听音乐做动作边体会。)
活动主题1:
突破歌曲重难点,学唱衬词:
1、加伴奏演唱。
2、讲解衬词。
3、老师:这衬词,你们认为有实际价值吗?因为它就像湖南山歌"出了个毛泽东带领群众得解放了,咿呀咿子哟"毫无意义,类似的词我们叫它"衬词",而且通常都要轻唱,那么又有什么意义呢?
生:抒发情感烘托气氛。
4、师:《杨柳青》是中国江苏省扬州地方上最富代表性的歌谣之一,歌词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命名。唱"杨柳叶子青啊"这一段。
5、歌曲中还有衬词吗?找找看。
师:带唱"呵呵咿呵呵,杨啊杨柳青啊"(运用听唱法学唱)。
6、师:怎样来唱这两句?
生:很轻快。
任务二:
学唱《杨柳青》歌词:
师:学了唱衬词后,这首歌曲就好唱得多了,这首曲子只有一句歌词,大家先找一找,再读一读。
1、读歌词:
用普通话朗诵:早晨下田露水多,点点露水润麦苗。指导用扬州话读一下:(出示歌词)
2、理解歌曲:这首歌曲展示了一个农夫愉快劳作的场景。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再来唱一遍吧!
3、老师范唱,生跟唱。
4、动作问题:你在演唱这句话时是连贯的,还是跳跃的?大家能够用同一种动作来表达一种跳跃感觉吗?
生:可以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跳跃感。
5、我们来唱一唱,跳一跳。
6、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旋律的跳跃。
活动主题2:
完整演唱歌曲:
1、跟着伴奏音乐轻唱几遍,再想想自己如何演绎才好?
2、我们一起来设计:(出示课件)
情绪:欢快活泼。
速度:中速稍快。
声音:轻亮明快。
演唱形式:领唱齐唱。
师:由于我们刚刚学会了这首歌,所以车速可稍慢一点,待你会了,熟练了再加快速度。
师:轻快跳跃,衬词要轻。
3、加入伴奏衬词部分,配合旋律演绎歌词。
4、指名领唱歌曲。
(教学目标:这一首歌有许多难度,孩子掌握起来有困难。通过读、唱衬词,同学接唱,肢体运动,掌握一曲多唱,调动孩子的兴趣。让歌曲化难为易,引导他们敞开胆子寻找灵感,让他们在愉快下学习,感受用扬州话表演诗歌的快乐。)
三、单元小结,拓展提升
拓展欣赏:
师:《杨柳青》这首曲唱词并不固定,它幽默,风趣,加之节拍跳动的旋律,富有浓厚的当地民族特色。接下来让我们来观赏无伴奏合唱《杨柳叶子青》,体验一番截然不同的感受。(播放课件)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感受呢?大家都来说说。
生:我学习了江苏歌谣《杨柳青》;还懂得了扬州的景色饮食;也懂得了民族五声的音乐调式;还掌握了扬州方言等等。
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苏民谣温婉细致,干净。请把音乐好好收藏。
【教学反思】
这首曲子较为独特,属于江苏民谣,由于歌曲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歌唱更为亲切生动,因此歌曲便是地方百姓的口头语言歌曲了。《杨柳青》是在江苏地区传唱最广的民间小曲,它里面的衬词便是当地的地方语言。而曲子也表现了江苏百姓对故乡的热烈的情感。虽然他们对本课的音乐教学很感兴趣,但教学相对困难,所以我不强求他们将曲子表演的非常精彩,重点是能体会,享受音乐风格,才能对这种曲子更感兴趣。江苏语言对学生而言,有些困难,于是加强对衬词的训练,他们就有了积极性。把握好了这一首曲的旋律,孩子们学习激情就会高涨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