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拟行路难》导学案
曾伍平2019/4/30分类:教学设计
《拟行路难》导学案
学习目标: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4、学会比较阅读。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介绍“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1、“以意逆志”——这是两千多年前由孟子提出的欣赏诗歌的一个基本方法“以意逆志”,这个方法的意思是用读者自己的想法去揣度、推测诗歌作者的本意和思想情感。
2、“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2)作者介绍
鲍照,南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成就最高的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为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
《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3)写作背景:
“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钟嵘《诗品》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4)解释题意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有些模仿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
二、对诗歌情感的整体把握。
读过诗作后,请你找出一个代表诗人情感的词?
明确“ ”
鲍照这位才子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围绕这个最能代表诗人情感的词,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什么?
2、如何解 ?
3、解 的结果?
4、请同学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
( )——( )——( )
5、诗歌开头两句用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道理?
6、归纳这首诗歌的主旨。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那么作者借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三、巩固训练,完成下列练习。
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高中三年,同学们一起比翼双飞,举案齐眉,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品尝着高考的酸甜苦辣。
B、陈冠希制造的“艳照门”事件,暴露出演艺界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娱乐圈中的一些不道德行为,更是可圈可点。
C、有些领导在台上大讲特讲廉洁勤政,言之凿凿,冠冕堂皇;台下却利欲熏心,中饱私囊。
D、早晨,他站在大海边,望着沧海横流的壮观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心潮澎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看见你回来很高兴,我还以为你一去再也不回来了,这回我就放心啦。
B、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拿定过主意,但是,昨天的事我算拿定主意了。
C、你就是这样一个人,脚出了毛病,反倒责怪靴子,这件事怎么不叫人不寒心!
D、弗拉季米尔瞅着他的一举一动,随后过去捡起靴子,朝靴内窥视,急急地把靴子扔在地上。
上一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