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曾伍平2019/4/30分类: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作品;整体感知,理清线索(重点)和思路(难点);熟读成诵。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一)作品解读:《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创。原词以佚。隋炀帝、温庭筠等都曾作有此曲。最为出名《春江花月夜》的是初唐、盛唐之交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篇盖全唐”,历来为人们所传颂。这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
(二)作者简介:张若虚,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二、预习检测:
1、字音辨识
滟滟( ) 芳甸( ) 似霰( ) 汀上( ) 纤尘( )
纤夫( ) 皎皎( ) 浦上( ) 扁舟( ) 扁担( )
徘徊( )( )砧上( ) 碣石( ) 潇湘( )( )
2、词语释义
滟滟 芳甸 霰
穷已 但见 扁舟
离人 青枫浦上不胜愁 可怜
徘徊 无限路
学习内容:
一、整体感知:
1、根据诗意,划分本诗的层次,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诗人用丰富的情感和旷达的胸怀创作此诗。诗中情景理融为一体,使此诗具有经久不衰的意境美、哲理美和情感美。请分析景情理分别指什么?
(1)、景——
(2)、理——
如此美景,诗人想到了什么呢?请找出本诗中阐述人生哲理的诗句,并体味一下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思考?
诗句:
人生思考:
(3)、情——
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句中为何用“生明月”而不用“升明月”?
4、“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试分析“徘徊”一词的好处。
课堂小结:
自古以来,春、江、花、月、夜就与诗歌结下了解不开的意象情愿,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上一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下一篇:《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