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六上第一课《草原》教学设计
乔换朋2023/11/29分类:教学设计
1.草原
一、单元导读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开启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的学习。首先,我们来一下本单元的单元导语,“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走近自然,用眼、用耳、用手、用心去触摸自然,感受自然的和谐、丰富和美好!
再看语文要素——这一单元,我们要紧紧围绕“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阅读策略,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景物写得具体可感,进而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之情,感悟人生哲思的;然后还要学以致用,在“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的详细一些”。了解了整个单元,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先生走进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吧!
2.板书课题:1.草原首先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
3.能体会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好处。
目标在心中,学习更轻松,明确了目标,希望大家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都能够学有所获。通过课前预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借助工具书解决了文中的生字词,来分享一下你的预习成果吧。
二、自学交流,检查预习
1、请看大屏幕,你能读准这些字词吗?谁愿意来试一下,请你来,读得非常准确,声音也很洪亮!
2、易读错字:在这些字词中,哪些字的读音容易出错,请同学们仔细找出来,看谁最细心。来,请你。“目的地mù dìdì ”后面的两个字都读“ dì”;“拘束”的“束”是一个翘舌音,一起再来读一读。
3. 易写错字:来,开火车读会写字。仔细观察一下这几个字的字形,在书写上你有哪些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来,请你,嗯,“微”字中间的“几”最后一笔是横折提,“几”的上面还有一个小横;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把易错的地方都找了出来,希望同学们以后不要出错!来,拿起笔将这几个易错字在生字本上再写一遍吧。
总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看来大家对生字新词已经掌握的很扎实了,对于作者老舍,你又有哪些了解呢?请看大屏幕,一起读一读吧
4. 交流作者
对,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他还获得过“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我们学过他的《猫》、《一棵挺脱的树》等文章。
三、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1.了解了作者,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看学习任务一: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绘了几幅画面。你能试着给每幅画起个名字吗?
好,同学们你们看,这位同学抓住关键词句将课文概括为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真是又清晰又简洁呀。
四、想象画面 ,感知“草原”
A.聚焦美景,从所读内容想开去,领略草原美景。
1.那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草原风光图,看学习任务二: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_____”画出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语句,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在感受深的地方简单批注。
好,开始自学吧!
2.好,同学们对照屏幕看一看你画对了吗?如果画对了,就给自己点个赞。如果没有画对,就对着大屏幕进行订正。
3.交流感受
(1)同学们,这么多描写草原景色的语句,哪一句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呢?
交流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请你说。从“一碧千里”这个词想开去,你感受到草原十分辽阔,一眼望去全都是绿色。这是草原的悠远辽阔之美!
(2)那在这“一碧千里,而并不并不茫茫”的草原上,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呢?请你说。
生:是的,你们看,有小丘、平地、羊群、骏马和大牛,那作者是如何把这些景物写具体的呢?
请你说。作者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同学们,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一眼望去,羊群像绿毯上绣着的白花,从这个比喻句想开去,你想到了什么呢?(好,想像到了绿草地和白羊群色彩的迷人与和谐之美)
小结:你们看,阅读时我们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还原画面,在朗读中,仿佛也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了。
同学们,让我们图文结合,配上优美的音乐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吧。
B.聚焦情感,强化单元要素,感受喜爱之情
1.好美呀,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请你,请你
2.身处这样美的环境中,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a.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b.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请齐读这两句话。
3. 他会高歌些什么呢?如果是你置身于草原,你又会低吟怎样的小诗呢?(请你说。真了不起,你已经走进作者的心里去了)你能读出作者既惊叹又舒服的感觉吗?
小结:阅读时我们由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让我们与作者感同身受,产生了共鸣。
4. 那同学们,作者笔下的景已经写的非常美了,我们把这些感受去掉,可以吗?
是呀,情因景生、景因情美,去掉了作者的感受,景就没有那么美了。由此可见,写景的时候既要写眼睛看到的,还要写心里感受到的,这样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也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一起欣赏了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不仅发现了在写景中发挥想象的神奇效果,还充分体会了情景交融这种写法的好处。那草原上又有怎样的民族风情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请看我们今天的作业:
六、课后作业1.看拼音写词语。2.背诵第一自然段。
板书:
草原风光 读
1.草原 喜迎远客
主客联欢 想
上一篇: 培训日志
下一篇:六上第二课《丁香结》教学设计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