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教案
和文艳2021/5/13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基本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今天的数学学习咱们从一个故事说起,话说一个老猴子在桃树上摘了10个桃子,回家后叫来了两只小猴子分桃子给他们,猴一2个,猴二8个。
问:对于老猴子分桃这件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不公平
师:如果我们用小圆片代替桃子贴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能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两只小猴子的桃数一样多?
请学生找方法。
小结:同学们挺聪明的,想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刚才我们通过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个同样的数4,这个数就叫8和2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平均数,研究它的意义。
板书:平均数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知。
1、平均数求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让学生看情境图,并让他们说说找到的数学信息。
请学生提问题。
课件出示本课问题:“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引导学生理解“平均”的意思
让学生试着在答题卡上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
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线上教师讲解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并板书
4、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师:13是小红收集的个数吗?
是小亮收集的个数吗?
生:不是,是将小组收集的总数平均之后的数量。
师:好极了,平均数并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而是我们经过移多补少或者是合先再均分之后,算出的一个理想的数。
师:仔细观察,将13与小组数据中的数比较一下,你有什么独特发现?(课件演示)
引出:平均数介于最大和最小数之间
小结: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此外,一组数的平均数是我们计算出的结果,表示的是这组数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这一组数都等于平均数,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小。
三、巩固练习
四、找找生活中的平均数
与此同时,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也对大学生创业采取了政策倾斜: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批准经营日起,1年内免交登记注册费、个体户管理费、集贸市场管理费、经济合同鉴证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等,但此项优惠不适用于建筑、娱乐和广告等行业。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上一篇: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