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牧场之国》教学案例分析
张灿军2021/4/15分类:教学设计
《牧场之国》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张灿军老师教学案例——《牧场之国》
一、导入新课,简介荷兰。
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解题:牧场之国)
谁能说说你了解到的荷兰?(教师简介荷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自学生字新词。
1.听范读,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新词情况。
三.设疑解疑(用心品读,细致感悟)。
1.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牧场是动物们的自由王国?
①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拦它们飞驰到远方。
②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③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④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2.课文几次写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找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读一读)(教师进行提问并相机出示语句。)
①真正的荷兰:牧场上一片碧草,上面有黑白两色花牛,他们在吃草,悠闲自得。
②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上有成群的骏马,它们膘肥体壮,是辽阔原野的主人。
③真正的荷兰:在绿色的草地上,绵羊悠然自得,猪群不停地呼噜,小鸡、长毛山羊安闲自在。
④真正的荷兰:傍晚,有人驾驶船默默挤奶,船只行驶舒缓平稳……一片静谧,一幅沉寂的静夜图。
★这样写的好处:既是介绍荷兰特点,又是对荷兰独特风光的赞叹。(师问生答,教师再作总结)
3.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为什么?
①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②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③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如果猪会说话,它会说什么?)
三、阅读课后“资料袋”、观看关于“荷兰风光”的图片,展开想象,完成练习题。
【评析】《牧场之国》这篇文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有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荷兰的田园风光,课文有如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侧重描写了作为牧场之国的荷兰那种宁静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徜徉在这种意境中,留连忘返。 本文是略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特点。教学伊始,我首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根据阅读要求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地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我抛砖引玉,提出一个问题“牧场之国荷兰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让学生充分交流。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从白天和夜晚两个方面,抓住课文中景物描写的重点句,说得头头是道。接下来,我请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在读的过程中,我除了适时作有感情朗读指导外,还相机结合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作者写牛、马、羊、猪、鸡在碧绿草原上的活动,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体现了荷兰以畜牧业为主的特点,更突出了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然后我再从写法上指导:“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为什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的优美,领悟文中拟人、比喻手法的妙处。 文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对荷兰牧场,尤其是对生活在其中的悠然自得的牛、马、羊、猪、鸡这些家畜家禽的喜爱之情,只有真正融入文本,才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因此,在教学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兰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特别是文中四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充分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能层层递进地读好这四句,达到了人文统一的效果。 最后,在学习资料袋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风车之国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再适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图片,学生再一次为荷兰的美倾倒,教室里“哇——哇——”的赞叹声不绝于耳。本次课,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