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老山界》教案
樊春丽2021/12/28分类:教学设计
《老山界》优质课教案
濮阳县化肥厂职工子弟学校 樊春丽
【教学设计理念】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文本,积累知识、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最主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本节课,学习文本的同时重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感悟主题的同时学习赏析语言的方法。
【学习目标】
1、根据文章内容领悟文章主题。
2、品析文章语言,能赏析精彩语句。
3、学习红军不怕困难、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
根据文章内容领悟文章主题。
【学习难点】
品析文章语言,能赏析精彩语句。
【学习手段】
多媒体课件
【学习方法】
提问点拨法、比较归纳法。
【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积累字词,梳理文章内容的同时,学习了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方法,今天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老山界》,走近为自由而战的人们。
二、细读课文,领悟主题。
1.文末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速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2. 面对这些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品格?
困难 |
态度 |
精神品质 |
走路难 山高路险,负重前行。 |
打趣逗笑, 奋勇登山。 |
顽强的意志 乐观的精神
|
睡觉难 路窄不平,寒气逼人。 |
酣然入梦, 观赏夜景。 |
|
吃饭难 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
鼓着勇气, 继续前进。 |
|
处境难 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
毫不畏惧, 嘲笑讥讽。 |
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著名作家刘白羽先生读了这篇文章之后称其为《天籁之音》。
请大家品读课文,圈点勾画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子、段落并在旁边做批注,以“我喜欢 ,因为这句话运用了 方法,写出了 ,表达了(反映了) ”的句式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点拨品析语言步骤:
1、写了什么(内容)?
2、怎样写的(方法)?
3、 表达了什么(情感或作用)?
组合句子:方法+内容+情感(作用)。
1、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奇观”准确而形象地写出了“之”字形山路的陡峭,反映出红军丝毫没有被这样的艰险吓倒,表达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红军的赞叹之情。 )
2、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不可捉摸的声响,表达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3、我们一口气儿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景色的美好、清新,表达了战士们克服困难后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方法总结:
① 扣词语:生动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
② 抓修辞: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③ 找角度:从哪一角度表现的。
④ 析内容:表现了写作对象的什么特点。
⑤ 悟情感: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诵读课文,学习精神。
红军长征虽已成为过去,但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长征精神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战争年代——站起来、和平年代——强起来,靠的是长征精神;港澳珠大桥的建成、脱贫攻坚、扫黑除恶,靠的也是长征精神。
让我们学习长征精神,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也可以笑着说:我们不怕读书难,长征精神催人前。
五、布置作业
畅所欲言谈收获,并把自己的收获写在记录本上。
【板书设计】
上一篇: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