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熊威2022/11/15分类: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 璞

授课人:熊威


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基本内容.通过颂读,给学生的理解搭一个桥梁,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对紫藤萝美好形象的感受和文章优美语言的品味,提升到对作者的想感情的领会;

2.把握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做到正确认识生活,面对生活,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抒发的感情,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会欣

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教学难点: 

    感悟生命的真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学情分析:

《紫藤萝瀑布》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由紫藤

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本文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初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地从事学习。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教法: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突破重点词句,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与教法相配合,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写”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范读、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

内容;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通过写,提升本文的学习感受,达到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引课题

板书:宗璞《紫藤萝瀑布》。

二、知美文,展背景。

1.宗璞,散文情深意长,隽永优美。

2.这篇文章与文革有关:文革,全称“无产阶级的文化大革命”,简称“十年文化大革命”,指19665月至197610月,对中华民族而言是一场严重的灾难的政治运动,家人遭受迫害;与身患绝症而即将离开人世的弟弟有关;与作者表达的目的有关。

三、听美文,感大意。

1.配乐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思考。 

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设计说明:上课伊始,视频背景音乐朗颂,以此更直观、更形象地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地去体会“紫藤萝瀑布”的美妙景象,并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不断探究的欲望。帮助学生感知、理解,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思考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

简单的内容归结: 所见   所忆   所悟

四、读美文,品美句。

1.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课文的1-6自然段。

用这样的句式回答:紫藤萝在开                的花。

(要求:学生找出句子进行赏析,品读出紫藤萝开花的特点。品读时,注意找出句中的修辞手法、关键的词语,读出情感。)

2.十多年前的紫藤萝,它又在开怎样的花呢?请学生齐读课文的第8自然段。

用这样的句式回答:紫藤萝在开        的花,这是一株                    的紫藤萝啊 !

(要求:联系时代背景,品读词句,读出情感。)

设计说明: 这两个问题是紧扣着教学重点与难点提出的,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做铺垫。带着问题朗读,可以让学习有目的,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选择恰当的“突破口”有助于更好更快地切入文章,让教学更顺手,能使学生对紫藤萝的神奇功能产生好奇,为文本的深入理解打下基础让学生具体分析,合作探究。这一环节的设置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提高自我阅读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和想象力,培养了合作精神

五、悟美句,谈生命

1.同学们,作者为何要写十多年前的紫藤萝花呢?

设计说明:自主合作探讨,把文章的中心句子引出来。                   

2.如何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

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教师小结

本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堵物释怀,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同学们,我们踏着热爱生命的主旋律,去迎接新的朝阳!

七、作业布置

宗璞写了不少写景物的散文,请在课外《丁香结》《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并进行比较,看看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点的特点。


八、板书设计                             


                  对比            所悟          

所忆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设计说明: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简单明了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理清文章脉络。

上一篇: 《紫藤萝瀑布 》教学设计及教学心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