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沈琳瑞2021/5/9分类:教学设计
课题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
课型 |
新授课 |
|
设计说明 |
文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言介绍了大自然有趣的科学知识。依据课文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为主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注重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的训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
|||
学前准备 |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指南针。(教师) 2.预习字词,制作生字卡片,朗读课文,搜集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资料。(学生) |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
教学过程 |
||||
第一课时 |
||||
学习目标 |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
学习重点 |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
|||
学前准备 |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搜集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资料。(学生) |
|||
教学环节 |
导案 |
学案 |
达标检测 |
|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
1.导入:同学们,如果你在城市迷了路,你会怎么办?可要是你在茫茫野外迷了路,那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去了解几种在野外辨别方向的好方法。 2.板书课题。 |
1.交流迷路后的办法。 2.齐读课题。 |
1.想象一下,如果在野外迷了路,你可以想到哪些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18分钟) |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借助生字表,认读生字,把诗歌读准读通顺。 (2)找出文中的反义词。 2.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情况。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读。再请小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读中巩固。 (3)教师出示下列六个带音节的生字:针、忠、实、盏、闯、稠,指名反馈:发现了什么? (4)指导学生读好翘舌音。 (5)指名说一说识记生字的方法,教师适当点拨,小结。 3.检查学生读文的情况。 (1)小组内读课文,互相评价。 (2)每个小组推荐一人上台朗读诗歌,集体评议。 4.齐读课文。 |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学习或请教周围的同学。 2.注意检查同桌字音朗读得是否准确,注意“忠”“实”“盏”“闯”“稠”“针”为翘舌音。 3.选择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节读给同学、老师听。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1)用找反义词的方法识记“稠”“稀”。看图片,理解“稠”“稀”的含义。 (2)字理识记“积”。“积”从“禾”,表示与农作物有关。本义:堆积谷物。 (3)“忠”“慌”的部首都与心有关。用“忠心”“慌张”说句子。 (4)观察“盏”的图片,与同学交流,发现“盏”与“皿”有关,列举“盘”“盆”“盒”“盛”。 (5)交流汇报“针”“碰”的偏旁都与字义有关。 5.学生读书比赛。 |
2.在正确的答案后边画“√”。 (1)“盏”字的读音是“zǎn”( )“zhǎn”( )。 (2)“积”字的读音是“jī ”( )“jí”( )。 (3)“导”字的第四笔是“一”( )“乚”( )。 3.一字开花。(给下列字组词)
|
|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用时:17分钟) |
1.观察生字,说一说书写生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重点字书写指导。 2.教师示范,学生临摹。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5.组织学生独立练习书写其他的字。 6.积累词语。 (1)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
1.全班交流掌握生字要领,把握关键笔画。 2.学生书写临摹。 3.将要写的字写两遍。 4.从结构的安排、笔画的长短上来评价生字。 5.独立练习。 6.(1)独立完成读读写写,注意书写工整。 (2)默读全文,画出自己喜欢的生词;小组内交流自己所选的生词。 |
4.我是小小书法家。(抄写生字)
|
|
教学反思 |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教学中注重通过朗读来品味美感。诗歌教学应更强调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情感,读出味道。在读文本时,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解灌输,让孩子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文章。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 |
|
||
第二课时 |
||||
学习目标 |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并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2.总结全文,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
|||
学习重点 |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并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
|||
学前准备 |
制作生字卡片和多媒体课件。(教师) |
|||
教学环节 |
导案 |
学案 |
达标检测 |
|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用时:10分钟) |
1.听写生字词。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
1.听写生字词。 2.齐读课题。 |
|
|
二、分段品读,理解文意(用时:20分钟) |
1.出示诗歌第1小节,学生齐读。 2.教师:学了这篇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你就不会再慌张了。因为——(教师媒体展示下列语句。)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3.指名反馈:谁知道指南针?(引导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媒体展示指南针,若有实物更好。) 4.师导读:那么,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2~5小节,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5.创设情境,了解看“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6.图文结合,了解看“北极星”辨别方向的方法。 7.出示思考题:如何看“大树”“雪”辨别方向。 8.指名分节读课文。 9.老师范读第6小节,学生思考:诗歌最后一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
1.齐读第1小节。 2.认识指南针,了解指南针的作用。 3.仔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就会了解到: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太阳、北极星、大树树叶、沟渠里的积雪这四种指南针。 4.汇报学习成果。 5.(1)小组代表朗读,汇报辨别方向的方法。 (2)学生相互质疑、释疑。 ①第2小节中重点理解“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在西方落下。太阳指的方向是很可靠的,所以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②第3、4小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北极星和大树树叶的图片,理解内容。 ③第5小节中根据课件演示理解,阳光直射北方,雪化得快的一方为北方,相反的方向为南方。 6.分小节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7.学生边听边思考后回答:起到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的作用。 |
5.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北极星永远高挂在南方。( ) (2)中午的太阳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 (3)阴雨天大树枝叶稠的一面是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南方。( ) (4)雪特别怕太阳,沟渠里积雪化得快就是南方,化得慢就是北方。( ) 6.我会读,也会做。 (1)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这句话把_____比作_____,“它”是指_________。 (2)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会帮助你辨别方向。 课文中介绍的“天然的指南针”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
|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 |
1.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启示? 2.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2)出示资料袋,拓展野外判断方向的办法? ①利用指南针。 ②利用太阳。 ③利用地物和植物特征。 |
1.同学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收获。 2.(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2)仔细阅读资料卡,丰富自己的经验,拓展视野。 |
7.想一想,画一画。 课文中的内容你都理解了吗?请你根据“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画一幅画,并标明方向。 8.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辨别方向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板书设计 |
|
|||
上一篇: 16.雷雨
下一篇:11.我是一只小虫子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