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9、我和我的家
沈琳瑞2021/5/9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2)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亲情故事,培养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
2.情感与态度
通过了解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工作、爱好和习惯,萌发对家人的敬爱之情。
3.行为与习惯
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整洁的好习惯。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访问,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产生对家人的敬爱之情;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情境激趣(3—5分钟) 1、板书“我”,出示名字“但玉”,因为我爸爸姓但,所以我也姓但,“玉”有宝贝的意思,爸爸认为我是家里的宝贝,所以给我取名但玉,这就是我名字的故事。 2、全班交流“你叫什么名字,这个名字有什么故事?”[l1]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以家为话题,说说我和我的家(出示题目)。 (出示课题:我和我的家) |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个别回答和同桌说一说
全班齐读题目一遍 |
以学生最感兴趣的名字的故事引入本课,让学生对课题感兴趣,针对一年级学生实际能力、方式和难度, |
二、激励探究(10—12分钟) (一)关系树——家庭伦理关系 1、你家里都有哪些成员啊?[l2] 2、师生同理关系树。 3、合作游戏《称谓歌》 老师要奖励同学们玩一个游戏,“我问,你答” 《称谓歌》。 4、自己动手完成”关系树“接下来,但老师要考考大家咯! 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全家福”完成自己家的关系树。 师:哪组同学愿意给全班同学介绍家庭成员?(同时投影关系树和全家福) 师:先拿着照片介绍下,照片里面的家庭成员。再出示关系树同桌的同学评评,关系树填写正确了么? [l3] 是啊,不仅他和爸爸、妈妈,你看他爸爸和爷爷也长得好像哦!为什么他们一家人这么像呢?
(二)找“影子”——自己与家人的相像 过渡:家人们血脉与我们相连,除了长的很像以外,还有许多相像的地方,仔细听绘本故事,找找我和弟弟有哪些相像的地方! 1、阅读绘本故事《我和弟弟》 2、家人的“影子” 1、同桌交流,我们有哪些相像的地方。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演一演。 2、小组合作讨论后汇报。(性格、爱好、兴趣、口味等) 3、我们的相像说明我们的关系(一家人) |
讨论交流 学生配合老师, 指名汇报。 想一想 学生自由发言 说一说 学生个别汇报,集体评价 学生个别汇报 学生汇报交流 玩一个游戏 请一位学生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 学生个别汇报 指名汇报 大家齐读儿歌,读出师生的角色 听教师小结学生看 同桌仔细听听看 全班交流汇报 看了教师出示的图片之后,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思考并回答老师的提问 |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家庭了解自己的家人,加深对家人的认识,体会家庭带给我们的温馨。 儿童的生活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快乐。让学生知道:家人们血脉与我们相连,除了长的很像以外,还有许多相像的地方。 教师华丽的语言远不如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有说服力,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家庭成员间的称呼、关系。。
感知“家”的含义,知道家庭成员的构成、称呼、关系,了解家人的工作、爱好、习惯。 |
三、体验内化(13—15分钟)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我来到我家”、“我的家人” 、“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 、“快快好起来”,接下来,我们来尝试尝试,看看我们对所学的内容,掌握得怎么样?有没有信心,敢不敢来尝试?(教师用课件出示以下题目,组织学生训练,在教师的组织下师生一起完成以下练习) 1、填空题: 2、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
学生配合老师做练习,积极参与,大胆汇报,集体评价订正。 学生自由说说: 自己对每道判断题的解答理由是什么? 学生 |
通过游戏的形式,检测学生关爱家人的行为,在游戏中分享快乐,体会到关心、体贴家人也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培养家庭责任感。 |
四、延展践行(6—8分钟) 提升拓展——讲述家人故事,学会关心他人。 同学们找了家人那么多相像的地方,看样子大家对家人都非常熟悉。 课前我们还收集了许多家人的照片,谁来夸夸家人最能干、最厉害的地方! 同学们出示准备好的相片讲述家人故事。 老师相机小结 播放《我爱我的家》 |
让学生用各种行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 。 |
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家人,回忆在家中有趣的事,感受家人的爱无处不在,从家人对自己的关爱中了解家庭的温馨。 |
板书设计 我和我的家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 家 每个人都很重要 一家人就像枝繁叶茂的树一样 |
上一篇: 3、《我不拖拉》教学设计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