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3、《我不拖拉》教学设计
沈琳瑞2021/5/9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我不拖拉》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我的好习惯》由第1课《我们爱整洁》、第2课《我们有精神》、第3课《我不拖拉》、第4课《不做 “小马虎”》组成。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习惯问题而设计,彼此之间是并列关系。《我不拖拉》侧重指导学生认识到做事拖拉带来的后果,培养学生基本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克服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二、学情分析:
对于7岁左右的儿童来说,他们的时间观念淡薄,专注力差,自制力低,学习效率低。推拉、磨蹭这些毛病在孩子们身上普遍存在。又由于现代孩子比较娇惯,很多事情都由家长代劳,他们对“人一天要做许多事情,不抓紧时间就做不完”的体会不深,甚至有些孩子觉得拖拉是小事一桩,拖拉下没多大关系。再加上,每个孩子作为独立的人,拖拉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拖拉的坏习惯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生活规律,还会对亲子关系以及人际交往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克服拖拉的毛病,养成抓紧时间做事的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做事拖拉,初步认识拖拉的害处;懂得要珍惜时间,体验抓紧时间做事的意义。
2、指导学生认识到做事拖拉带来的后果,培养学生基本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克服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四、教学重难点: 认识拖拉的害处,懂得要珍惜时间。
五、教法学法:
教法: 角色体验法,创设相应教学情境,扮演文本的角色进行学习生活的巩固;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生动、直观、形象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综合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法:情感体验法,在体验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学习时,能获得很多的快乐;回归生活法,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经历过的生活,克服拖延的毛病,寻求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激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能猜出来!
2.(出示谜语:滴答滴答,声音急,催我早早睡,叫我早早起。)(打一物品)
3.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4.对啦,它是小闹钟。出示闹钟。小朋友们,嘘(故作神秘)你们听。
5.播放“滴答滴答声”。听,小闹钟在催我们呢!时间就像小河的水一样不停地流淌,吃饭的时候,时间从饭碗里过去;穿衣服的时候,时间从手指间过去;写作业的时候,时间从笔端过去,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要珍惜时间首先就要做到不拖拉。(板书课题:我不拖拉)
观看动画
举手发言
巧妙、灵活地使用教材,特别是对小绘本的运用,让学生既看故事,又讲故事,分析拖拉鸟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得教育引导自然展开
二、激励探究
在我们在生活中却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境:
活动一:学习“等一下”“还没完”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仔细观察,然后交流,推荐代表发言。
生1:我发现第一幅图中的同学很拖拉,因为爸爸妈妈叫他吃饭,可是,他却只顾着玩,跟爸爸妈妈说“等一下”。
生2:我发现第二幅图中的同学也很拖拉,因为老师要收本子了,可是他的作业还没完成。
(教师相机板书:等一下、还没完。)
师:同学们可真棒!大家发现,只要常常把“不急”“明天”“等一下”“还没完”挂在嘴边的人,有做事拖拉的毛病。
那么,拖拉一下真的没关系吗?
活动二:七嘴八舌话拖拉
出示图片:1.病人生命垂危,医生抢救;2.居民楼失火,消防员救火;3.农民播种。
要求:观察图片,学生四人为小组讨论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想一想:如果他们,拖拉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学生汇报
师小结:在医生看来,时间就是生命;在消防员看来,时间就是胜利;在农民伯伯看来,时间就是收获。无论是做什么工作,拖拉都可能导致后果严重!
师:看到这些,大家想说什么?
生:不要拖拉。(教师相机板书:不拖拉) 观察图片
小组学习
代表发言
猜一猜
想一想
汇报
思考回答
观察图片
小组讨论
说一说
教师能够有意识地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回到学生的生活事件中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细节,帮助其了解拖拉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深化了学生对不要拖拉的认识。
三、体验内化
同学们,怎样才能做到不拖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出示课本12页图片,说说小明是怎样改正自己拖拉的坏毛病的?
小明的方法真是管用,听说后来这拖拉的毛病还真的该了不少。同学们,你有拖拉的毛病吗?试着和组里的小伙伴们说一说。想一想,在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自己用什么方法改变拖拉的坏毛病呢?
出示:我有一个小时钟,常常帮我倒计时。
刷牙洗脸八分钟?作业完成半小时?... ...
我的这个小时钟,其实藏在我心中。
学生汇报:
生1:我要制定学习计划。 (板书:早准备)
生2:多练习,做熟练。 ( 板书:要专心 )
生3:不要一边吃一边看。 (板书:分主次)
生3:提醒自己“快”一点。
生4:做事的时候抓紧时间。
生5:先把事情做完再去玩。…( 板书:抢时间)
听规则
学生活动
代表发言
回到教材
总结方法
三、延展践行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总把“不急”“等一下”“还没完”挂在嘴边,就是拖拉的表现,而且了解到,如果总是拖拉的话,就会养成坏习惯,就可能对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学会不拖拉。这里,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师:大家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
生1: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生2:珍惜时间,要从今天做起。
师:对。在此,老师祝愿大家都能做时间的主人,学会做事不“拖拉”。
学儿歌
说一说 这一教学设计环节强调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贴近生活,符合儿童特点;注重在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探究知识,认识生活;运用了一年级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实现了道德认识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基本目标。
板书设计: 3. 我不拖拉
“等一下” “还没完”
不拖拉
早准备 要专心 抢时间 分主次
《我不拖拉》是《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我的好习惯》由第1课《我们爱整洁》、第2课《我们有精神》、第3课《我不拖拉》、第4课《不做 “小马虎”》组成。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习惯问题而设计,彼此之间是并列关系。《我不拖拉》侧重指导学生认识到做事拖拉带来的后果,培养学生基本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克服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二、学情分析:
对于7岁左右的儿童来说,他们的时间观念淡薄,专注力差,自制力低,学习效率低。推拉、磨蹭这些毛病在孩子们身上普遍存在。又由于现代孩子比较娇惯,很多事情都由家长代劳,他们对“人一天要做许多事情,不抓紧时间就做不完”的体会不深,甚至有些孩子觉得拖拉是小事一桩,拖拉下没多大关系。再加上,每个孩子作为独立的人,拖拉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拖拉的坏习惯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生活规律,还会对亲子关系以及人际交往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克服拖拉的毛病,养成抓紧时间做事的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做事拖拉,初步认识拖拉的害处;懂得要珍惜时间,体验抓紧时间做事的意义。
2、指导学生认识到做事拖拉带来的后果,培养学生基本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克服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四、教学重难点: 认识拖拉的害处,懂得要珍惜时间。
五、教法学法:
教法: 角色体验法,创设相应教学情境,扮演文本的角色进行学习生活的巩固;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生动、直观、形象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综合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法:情感体验法,在体验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学习时,能获得很多的快乐;回归生活法,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经历过的生活,克服拖延的毛病,寻求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激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能猜出来!
2.(出示谜语:滴答滴答,声音急,催我早早睡,叫我早早起。)(打一物品)
3.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4.对啦,它是小闹钟。出示闹钟。小朋友们,嘘(故作神秘)你们听。
5.播放“滴答滴答声”。听,小闹钟在催我们呢!时间就像小河的水一样不停地流淌,吃饭的时候,时间从饭碗里过去;穿衣服的时候,时间从手指间过去;写作业的时候,时间从笔端过去,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要珍惜时间首先就要做到不拖拉。(板书课题:我不拖拉)
观看动画
举手发言
巧妙、灵活地使用教材,特别是对小绘本的运用,让学生既看故事,又讲故事,分析拖拉鸟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得教育引导自然展开
二、激励探究
在我们在生活中却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境:
活动一:学习“等一下”“还没完”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仔细观察,然后交流,推荐代表发言。
生1:我发现第一幅图中的同学很拖拉,因为爸爸妈妈叫他吃饭,可是,他却只顾着玩,跟爸爸妈妈说“等一下”。
生2:我发现第二幅图中的同学也很拖拉,因为老师要收本子了,可是他的作业还没完成。
(教师相机板书:等一下、还没完。)
师:同学们可真棒!大家发现,只要常常把“不急”“明天”“等一下”“还没完”挂在嘴边的人,有做事拖拉的毛病。
那么,拖拉一下真的没关系吗?
活动二:七嘴八舌话拖拉
出示图片:1.病人生命垂危,医生抢救;2.居民楼失火,消防员救火;3.农民播种。
要求:观察图片,学生四人为小组讨论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想一想:如果他们,拖拉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学生汇报
师小结:在医生看来,时间就是生命;在消防员看来,时间就是胜利;在农民伯伯看来,时间就是收获。无论是做什么工作,拖拉都可能导致后果严重!
师:看到这些,大家想说什么?
生:不要拖拉。(教师相机板书:不拖拉) 观察图片
小组学习
代表发言
猜一猜
想一想
汇报
思考回答
观察图片
小组讨论
说一说
教师能够有意识地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回到学生的生活事件中去,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细节,帮助其了解拖拉可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深化了学生对不要拖拉的认识。
三、体验内化
同学们,怎样才能做到不拖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做的?
出示课本12页图片,说说小明是怎样改正自己拖拉的坏毛病的?
小明的方法真是管用,听说后来这拖拉的毛病还真的该了不少。同学们,你有拖拉的毛病吗?试着和组里的小伙伴们说一说。想一想,在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你自己用什么方法改变拖拉的坏毛病呢?
出示:我有一个小时钟,常常帮我倒计时。
刷牙洗脸八分钟?作业完成半小时?... ...
我的这个小时钟,其实藏在我心中。
学生汇报:
生1:我要制定学习计划。 (板书:早准备)
生2:多练习,做熟练。 ( 板书:要专心 )
生3:不要一边吃一边看。 (板书:分主次)
生3:提醒自己“快”一点。
生4:做事的时候抓紧时间。
生5:先把事情做完再去玩。…( 板书:抢时间)
听规则
学生活动
代表发言
回到教材
总结方法
三、延展践行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总把“不急”“等一下”“还没完”挂在嘴边,就是拖拉的表现,而且了解到,如果总是拖拉的话,就会养成坏习惯,就可能对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学会不拖拉。这里,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师:大家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
生1: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生2:珍惜时间,要从今天做起。
师:对。在此,老师祝愿大家都能做时间的主人,学会做事不“拖拉”。
学儿歌
说一说 这一教学设计环节强调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贴近生活,符合儿童特点;注重在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探究知识,认识生活;运用了一年级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实现了道德认识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基本目标。
板书设计: 3. 我不拖拉
“等一下” “还没完”
不拖拉
早准备 要专心 抢时间 分主次
上一篇: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下一篇:9、我和我的家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