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详情
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王富荣2021/4/22分类:教学心得体会
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然而,当前,农村小学生当前的阅读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主要表现在“不喜欢阅读、无书可读、读书目的不明确”等几方面。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形势所趋、势在必行的,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现状及问题分析
作为农村一名第一线教师,我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农村,由于观念较落后,有些教师和家长严重地被应试教育束缚了思想。应试教育也使得有些老师和家长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一般不会积极地去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甚至在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里,课外阅读也被认为是看“闲书”,是对学习无益的事情,不少学生因为课外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而受到家长的批评或指责,当然也不可否认农村落后经济的限制。其次,以电视、电脑、游戏机这些以形象的图像、动听的声音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获取愉乐的主要途径,冲击着学生的业余时间,这使得学生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阅读兴趣大大的降低了,无暇去阅读。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农村学生无书可读、无处可读、无时可读的现状和窘境,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个艰巨而且势在必行的任务。
二、培养和提高的方法
针对农村小学学生阅读现状,开辟多种途径,积极培养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改变目前农村小学生“做题多、读书少、兴趣淡、能力差”的状况,是我们势在必行的责任,通过营造良好的“大阅读”氛围,引导小学生学会自主选择有意义的材料进行阅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使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伴侣。
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哪些内容,并将此信息告知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以此作为自己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激发阅读兴趣方面:兴趣是小学生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第一步。
2.提高阅读方法:正确的读书姿势、边读边思考想像;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问题,能自觉使用工具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做笔记、勇于质疑解疑等习惯。以笔助思,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
3.提升阅读品质:乐于作阅读交流,交流中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又能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善于通过广泛阅读解决在阅读中碰到的问题。
4、更新观念,营造利于学生阅读的氛围: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与主动阅读的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
5、改革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师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所以我利用课堂,以课本为依据,努力把学生变成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以此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6、教师引导方法,构建终身学习的舞台::阅读教学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从而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成为有机整体。
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培养了孩子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更多的思考,在思考中更多的阅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会越来越强烈,有充满的精神生活,从而也就会有创造性的劳动生活。正像苏赫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学校的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吧!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使行动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良好的习惯在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中有着重大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如果我们要实现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且学得比我们强,我想,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主动读书开始。
下一篇:没有了~
共 0 条评论